用愛打造單身者的另類家室

文|岳昕、陳怡璇,照片|張儀貞

刊登日期/ 2023.05.14

談單身,是華人社會下敏感的議題,當未婚嫁者被傳統文化拿放大鏡檢視,在婚姻中觸礁而單身者,更需要擁有不一樣的眼光,經營人生、走在神的豐盛中。台北靈糧堂張儀貞所帶領的小組,主要陪伴婦女面對婚變,走過情感創傷、修復生命的歷程,一陪就是20多年。

作為失婚過來人,至今單身的張儀貞娓娓道出自己的故事:「1997年台灣政治環境動盪,因為擔心戰爭爆發,我與先生討論移民計畫,後來由我帶著兒女到澳洲生活,而先生則在台灣打拚事業。長期分隔兩地,先生竟然外遇,當時我相當震驚,因為我們的感情平順,平常也沒什麼爭吵。然而先生突如其來提出離婚要求,這對我而言相當難以承受。當時我很絕望,唯一的出路是重新回到教會,跟隨神,緊緊抓住祂。」

陪伴與傾聽,從不缺席組員的重要時刻

突如其來的婚姻觸礁,使得張儀貞人生開啟了新的樂章,她回到臺灣、穩定在台北靈糧堂聚會,後來也成為小組長。後來教會如果有姊妹遇到婚變等情勢,胡毅牧師會優先介紹她們到張儀貞的小組聚會,也包括教會外展單位、大安婦女中心的未婚單親媽媽們。

張儀貞看重小組「家」的氛圍,每一次聚會都親自下廚預備晚餐;有些單親婦女也會帶小孩來聚會,「大家敞開、彼此分享陪伴,聆聽各自的經歷、不去批判。」這些年來,張儀貞用心接待每一位組員,她的行事曆記滿每一位小組員的重要活動,例如:生日、就醫、受洗等等,盡可能地陪伴,使組員感受到被照顧、被愛。

「看似我在付出,其實她們也陪伴我,有一次我難得前夫家的家庭聚餐,很緊張、也特別精心打扮,甚至詢問小組的姊妹:這樣穿好不好看?她們的回應讓我備感自信。」張儀貞深刻感受到自己不孤單。

在愛中見證神改變人的生命

張儀貞觀察,對單親姊妹而言,「饒恕」往往是最難的主題,為了強化真理建造,她會在每天早上聆聽教會的靈修教材後,寫下自己的領受,傳給組員。每每看見小組員生命成長、或是禱告已久後組員的孩子受洗,總是備受激勵。「有一位再婚姊妹,信主多年,未曾建立讀經習慣,但某次碰到婚姻問題時,她需要作出改變,開始認真聽喬美倫老師的職場靈修Podcast,自此成為『喬粉』。」「還有一位姊妹生活上遇到困難,跟大女兒產生很大的歧見,原先個性強勢的她,意識到自己的教養方式需要改變,所以自省,回到上帝的面前,也開始建立靈修習慣。」

重新建立家室,一個有愛的大家庭

人生旅途中,能有相互陪伴的肢體是何其寶貴。張儀貞感性表示:「我曾經等待丈夫十八年,在生命低谷時,也是這些組員給我支持與力量。同時我也見證小組員在各自生命風暴中,最終神使用不同的契機,帶領大家生命突破、逐漸茁壯成長。」

現在已經退休的張儀貞,更有時間照顧、陪伴小組員,她分享這一路走來,服事單親媽媽最重要的心得是:「毫無保留的接納跟陪伴、在每一個重要時刻盡量不要缺席,不要讓她們感覺是孤單的。」張儀貞也渴望小組能傳承,帶領小組姊妹開拓新的小組,讓更多有需要的婦女,在教會中經歷到從神、人而來的愛與接納。

最後,張儀貞表示自己曾多次領受過一段經文,歷代志上第17章10節:「我必治服你的一切仇敵,並且我耶和華應許你,必為你建立家室。」當年她因為這段經文,苦等丈夫回頭,現在回首這次思想這段經文,她體悟到:「為什麼建立家室就一定是去組建一個完整的家庭呢?原來它可以是單親卻溫馨的家庭,也可以是經營一個充滿愛心跟歡笑的小組!建立家室是由自己定義的,只要幸福、喜樂、充滿安全感,它就是「家」。

相關文章

2025.07.01
服事,拉住了我的生命
「我經歷了工作失敗、創業挫敗,但這些都沒有讓我離開神;既然如此,我又怎能離開我的服事?」王克偉在台北靈糧堂擔任聚會音控義工二十餘年,對他而言,服事不僅僅是責任,而是他與神關係的繩索,更是一條讓他走過風雨、站穩腳步的恩典之路。「服事,拉住了我的生命。」  從一次代打到二十年守候——服事的轉變 王克偉第一次踏上教會音控台,其實是一次代打。當時音控同工臨時缺席,小組長想起他玩過汽車音響,便問:「要不要上...
2025.07.01
病房裡的靈修時光,見證苦難中的恩典
「苦難是化妝的祝福,這個祝福,不僅能祝福自己,也能成為別人的祝福。」這句話不是口號,而是台北靈糧堂成人牧區張菊仙,親身走過生命低谷的深刻告白。 小學三年級時,因為遭遇酒駕司機撞擊,張菊仙視覺神經嚴重受損,成為視距僅有五公分的後天視障者。雖然視線模糊,但她對神的認識越來越清晰。透過全教會「每日靈糧」計畫的開展,她逐漸穩定靈修,走上信心更新的旅程。 在學習放手中,看見神的掌權 「放手,是我在學習的功課...
2025.07.01
從死亡邊緣到成為祝福,是禱告翻轉生命
「過去沒有神的日子,就像行屍走肉一樣。」世新大學四年級生、週日學生崇拜的陳臻回憶,自己從小在教會長大,對神並不陌生,卻曾有一段幾乎離開教會的時期。 剛上大學的那段日子,她的生活重心放在朋友和感情上。「每天玩到很晚才回家,隔天無法早起。」因此,她漸漸不再參加教會的學生崇拜,也慢慢失去與神的連結。 一個禱告,喚回信仰重生 「我深陷憂鬱,不知道活著的意義。」陳臻坦言,高中求學階段,常萌生尋死的念頭。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