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靈糧誌No.52】睽違24年大翻修,在跨世代溝通中迎向下個七十年 專訪山莊整建核心團隊

文|賴若函、攝影|蔡佳翰、廖亦東

刊登日期/ 2023.12.04

當許多人睽違一年多,再次走進整建後的靈糧山莊,應該會為大廳的三根柱子印象深刻。從 LED 打造的雲火同柱、中間環繞的生命樹柱,到右側座落於Living Stone活石咖啡廳、由金色馬賽克磚鑲嵌的磐石出水柱,在在都彰顯了台北靈糧堂是一個「接待神同在」的居所。

「若是神不在我們中間,只是空有一棟新的建築物,是沒有意思的。」主責設計面構想的台北靈糧堂創意藝術媒體處處長、「Let’s build—同心建造山莊整建團隊(下稱山莊整建團隊)」成員晏信中牧師舉例,大廳中央的生命樹,一路從樹幹形狀延伸到天花板樹冠的無限記號(∞),代表神是「阿拉法(α),是俄梅戛(ω)」,我們活在神永恆的開始和結尾裡面。

打從 1999 年,台北靈糧堂在辛亥站從無到有、平地起高樓建設了靈糧山莊近百戶的建案,其中 B1 與 B2 兩層樓、超過千坪的空間,成為繼和平東路「宣教大樓」的第二個專屬聚會場所,多年來,見證著許多華人基督徒跨教會的關鍵聚集、神醫治和復興的浪潮。

24 年後,山莊重新整建。

一開始,只是一個三十萬的小案子,「山莊當時的大理石牆面一直會反光,攝影團隊拍不出景深,所以我們只是做了一個提案,想要加黑色的布幕在舞台牆前面。」晏信中說。後來,三十萬的案子成了 1.7 億的整建案。山莊整建的專案 PM、台北靈糧堂執事梅驊說,當教會討論此需求時,大家開始思考因應疫情的發生,是否可以「多做一些準備」,將危機化作轉機,以因應未來教會的虛實整合影音需求,經過眾人多次禱告與謹慎評估,並於執事會通過後開始進行整建案。

最後,山莊的整建歷經一年半來回討論設計圖,時至 2022 年 8 月底,全教會啟動了八場「山莊巡禮」,招募了近百位志工、24 位導遊,帶領近千名弟兄姊妹走入團隊幕後服事、少見的山莊角落,在感人故事的分享中,向屬靈的家暫時告別。接著從 2022 年 9 月起,開始施作整建工程。

「原來只是一個非常小的預算,把現場做一些補強,後來變成像現在幾乎全拆掉、重新來過,等同於一個新堂,若不是神帶領、領袖團隊大概不敢躁進,冒這麼大的風險來做這麼一件大工程,要感謝神讓領袖團隊在大量禱告與充分討論,來確認這是合神心意的工程,才能勇敢做成決議。」台北靈糧堂聖工聯席會主席朱黃傑執事有感而發。

這次的山莊整建,改建的幅度之大,不僅調動大堂的舞台位置,還重解許多空間的使用,針對分齡、分眾,以及線上轉播、拍攝的需求,把山莊做了視覺和空間的大改造。

舞台轉正,是一個大改變。「希望把舞台轉正之後,讓整個拍攝、燈光、LED,能夠達成一個最好的拍攝現場⋯⋯而舞台背後增設的 LED 牆面,也可以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晏信中解釋,過去舞台是扇形,適合實體的演說分享,但是在影像轉播、拍攝、燈光、音控同工操作上,無論是拍攝時容易反光,或因著聲音反射到多面牆壁,聲音處理上不能很乾淨,都帶來不小的挑戰。

朱黃傑有感而發,「我們的主舞台由現在原來的斜面、直接切正過來,這些是要經過非常大的溝通跟討論之後才產生的結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大家為了教會的未來朝向實體與網路教會合一的發展方向,必須要走這樣的一條路!」

另外,為了讓教會可以成為一個「可以團契 、留下來聊天彼此關心的空間」,在大廳的設計,也有了蠻大的變動。除了把右手邊的轉播區轉為咖啡廳,也針對不同的群體,有專屬空間的設置,例如新朋友的「VIP 室」、義工休息室,還有針對 0~3 歲親子空間、3~6 歲的「Ark 方舟」主日學教室、6~12 歲學齡兒童教室、12 歲以上學生群體的「馬可樓」等,都有因應的空間與功能設計。

(未來受洗池位置在舞台的左側,圖為整建團隊在第一次驗收時進行相關討論。)

跨世代溝通,是這次最大的課題
山莊整建團隊,在長達三年半的時程中,有了無數的會議、溝通與協調。梅驊說,「同心建造」專案在聖工聯席會的討論定調下,除了由他擔任 PM,主要的設計溝通由創意處晏信中牧師負責;於施工廠商的遴選、溝通與監工,則由事工管理處呂健萍處長來主責。

作為 PM,梅驊回首一路走來,神給團隊最大的挑戰,是「跨需求的溝通」。「上帝好像給我一個使命去幫助大家,聽年輕團隊的聲音、瞭解不同族群的想法,然後去跟相關的團隊溝通,把從現況提升到理想值中間的差異性、可能性、必要性釐清楚。」

例如原本靈糧書房的空間,在改建後,變成了 3~6 歲的幼兒主日學空間。「有人懷念原本的書房,聚會結束的時候可以去買點書、順便等人之類的。」這時候,團隊需要拆解這樣的想法,兄姊真正的需求包含幾個層面:一是購物、二是交流。

前者可以透過教會的線上書店、活動攤位或是到宣教大樓附近的靈糧書房等購買,而本次改裝後,B1 原本的教室也成為可靈活運用的多功能空間;最後,探究的是「如何提供讓兄姊使用方便且溫馨交流的場域」。

也因此,在後來的設計上,就把大廳右側,原本有數排椅子和電視牆、提供轉播信息的區塊,改成輕食區,讓大家可以團契、接待親友。空間的調整讓教會不但能滿足弟兄姊妹的潛在需求,也兼顧了兒童事工的發展需要。

「神在整個專案的過程裡面,一直幫助我們去思考本質、回應神的心意,和黃傑執事提到的正當性。今天不管是預算的分配、空間的調整、設備的更新等,都是如此。」梅驊強調。

「美,其實見仁見智,那後來我們的底線很簡單,看它的『正當性』,這個項目是 must have(必須要),還是 nice to have(最好有)。如果是前者,就優先討論;後者,我們可能是放在後面處理,希望每一分錢都本持『當花則花、當省則省』,盡量不要浪費。」朱黃傑指出,不同意見必須要在「正當性」的前提下,進行溝通與討論,才能發揮群策群力的功效。

(在長達三年半的過程,團隊針對空間設計,有無數的會議與溝通。)

漏水132處,神出手找到對的修漏廠商

設計端搞定,在施工端,又是一場不容易的硬仗。「很多事情現場複雜度超過你的想象,很繁瑣,所以我只要遇到這週要開聖工會,就會整週都失眠。」事工管理處處長呂健萍解釋,包括每次會議都要報預算、進度,山莊裝修完之後,要進設備、傢具,會需要很多的溝通;然後山莊做完了,還要對上管委會進一步溝通等等⋯⋯。

事工管理處作為「現場執行」的角色,從場地怎麼使用、選商、招標、比價、議價、監工,到山莊整建完,後續對全職同工和弟兄姊妹的場地使用教學,都在工作範圍內。呂健萍說,同仁幾乎是天天跑現場,「那你知道現場是沒有冷氣的,大家是在揮汗如雨之下完成這個工程。」

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漏水。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只覺得就是漏水,第一次檢視的時候,過程就是比我們想象的更嚴重,有超過一百處的漏水點,不只是多花錢,還會因此延宕工期、調整施工順序。」對此,呂健萍感謝神保守,因為靈糧幼兒園在山莊整建前正好停辦,所在位置剛好是整個山莊漏水的根本處,才得以即時拆掉重做。

另外,由於修漏工程,帶出結構性的問題,牽涉複雜的技術,包括要會防水、具鋼構技術、有鋪設人行道經驗等,呂健萍解釋,「如果沒有找到一個廠商統包的話,你就要同時對上很多廠商,那就非常辛苦」。「在我們禱告過程呢,找很多的廠商來鑒定,實在是不知道哪個廠商最合適,後來禱告的時候,當我們不設限,就有一個廠商跳出來,不僅是展現了專業能力,而且價格也符合我們的需求。」呂健萍說。

一路走來,神的恩典從未短缺,而山莊整建團隊不約而同指出的感恩,即是弟兄姊妹第一時間的奉獻與代禱,讓整建計畫無後顧之憂。迎向未來,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
正表示,山莊的整建,「不只是硬體的升級,而是整個教會的升級。」面對明年台北靈糧堂七十週年堂慶,山莊的重啟,宛若是神給教會的禮物,他鼓勵大家,對焦神在其中的工作,帶領台北靈糧堂進入下一個榮耀的七十年。

相關文章

2024.11.27
「迦南美地共享空間」剪綵
大家還記得「靈糧幼兒園」嗎?在靈糧山莊2.0整建完成後,原靈糧幼兒園也接續改裝,並重新更名為「迦南美地共享空間」;自今年7月份以來,歷時了三個多月的拆除、施工、裝潢,終於重新回到眾人的視線。11月23日由台北靈糧堂執事會朱黃傑主席、主任牧師周巽正牧師、執事會林慶豐副主席、陳一強執事、牧養核心團隊廖承增牧師以及治理外展總部呂健萍執行長等,一同為「迦南美地共享空間」舉行剪綵儀式,在眾人的喜悅中,迎接新...
2024.11.22
靈糧七十,在服事中經歷醫治與接納
我是被大學同學傳福音、信主近三十年的基督徒。剛信主,便開始服事,後來進入職場、結婚成家,當季節漸漸改變,我再次把重心轉回教會服事,卻漸漸失焦,找不回初信之時,與神、與主內家人間的單純、敞開和自在的關係,只剩配搭服事的戰兢。我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聖經》浪子比喻中,在家長年勞力、沒有享受父愛的長子。 兩年前,因健康出問題,加上服事中有時會與同工溝通不良,我原先希望能把話講開、真正和好,安心面對接下來辛苦...
2024.11.20
《週報選文》撒下宣教的種子
早在十五年前也就是2009年的時候,我跟我媽去了泰北的帕黨學生中心,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國短宣。當時我可以做的事情不多、也不知道該怎麼服事,每天就跟著大家一起敬拜、家訪、走禱、陪學生玩。 那趟回來後,我每天和爸媽一起的睡前禱告開始有了變化。不同國家的宣教士開始慢慢進入我的代禱清單,禱告開始變得越來越長;在我十二歲開始叛逆,不願意睡前禱告,但每晚上我還是會一次次提到宣教士的名字和宣教地,即使可能沒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