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與轉化

文◎朱紀中

刊登日期/ 2016.10.30

這個社群化的時代,社群頻繁互動,能否有智慧地將福音「置入」,一步步朝轉化的目標邁進?
依我個人觀察,答案絕對是肯定的!

在這個社群化的時代,透過數位工具,不論是手機的LINE群組或是臉書(FB)的朋友圈、社團,每個人每天可能都會跟多個社群緊密互動,或是分享文章、或是溝通近況、甚至是團購消費。社群既然頻繁互動,我們能否有智慧地將福音「置入」,一步步朝轉化的目標邁進?依我個人觀察,答案絕對是肯定的!

以下就以我自己親身經歷的案例,供大家參考,這個案例與我參加的扶輪社有關。

扶輪社跟我想的不一樣

我是在2014年因朋友邀約,加入一個新創的東鴻扶輪社。未入社前,印象中的扶輪社就是一群有錢有閒的人、每個禮拜跑到五星級飯店去吃喝應酬,閒暇時如果捐錢做公益,一定一群人拉個大旗子拍照留念,深怕大家不知道他們捐了錢、做了事。不過,最後因為朋友極力遊說,加上禱告之後覺得平安,更重要的是發現扶輪社能成為很多教會事工的幫助者,於是我決定入社成為創社會員。

扶輪社如何成為教會事工的幫助者?原來,扶輪社跟我「想」的不太一樣!

首先,有關每週吃喝應酬的「例會」,雖然是以聯誼為目的,但是,扶輪社強調以「社區」為單位,廣邀不同職業的人參與,大家彼此學習,同時集合團體之力從事社會服務。近年因應數位化浪潮,加上希望廣招年輕世代加入,國際扶輪甚至通過將傳統每週都要例會的規條改成每月舉行兩次例會即可,例會還可以透過網路進行,大幅降低社友的每月支出。有些新創的扶輪社甚至直接將例會變成演講會、讀書會,高舉學習的大旗,大幅降低應酬吃飯的比例,帶來快速的成長。

我參與的東鴻社,每月只有兩次例會,同樣強調學習與服務,加上社友多是年齡相近的專業人士,兩年相處下來,大家感情愈來愈好。最棒的是,對於關懷弱勢、支持社福團體,大家不僅願意出錢、還願意花時間出力去做。

決定入社前,我只是「感覺」可以把扶輪社友引進教會主導的社會服務,入社後,研究過扶輪的組織與章程後,進一步發現,教會投入的很多社會服務應該要讓更多扶輪社了解、參與,一方面可以引進扶輪社在金錢和物資方面的支援,若能有效地吸引扶輪社友參與,還能逐步朝著轉化社會的目標邁進,同時還是一種福音預工。

深度連結東鴻社與喜樂家族

有了這個觀察之後,我把促成自己參與服事的「喜樂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與東鴻社深度連結,作為努力目標。首先,因為負責創社晚會的籌備,我向社友推荐,邀請喜樂的「鼓爸樂隊」和小朋友一起來表演,向所有賓客介紹喜樂家族的事工。有了初步認識後,再邀請社友參與喜樂每年舉辦的「5291騎車趣」自行車陪騎活動,讓社友能與喜樂服事的唐寶寶家庭有更深的接觸。

經過兩年努力,第一年東鴻社僅13位社友、來賓參加陪騎,去年我們這個年輕的扶輪社不但決定贊助所有陪騎活動需要的500件排汗衣,同時還號召了其他扶輪社的社友、來賓共74位協助陪騎。其中,因為社友的熱心,不僅發動扶輪社的攝影聯誼會前來捕捉拍攝活動精彩的片段,還邀請到一個專業的攝影團隊將陪騎過程記錄下來。結果,攝影聯誼會成員的作品報名攝影比賽得獎,由外部攝影團隊友情贊助錄製、剪輯的兩分多鐘活動紀實,也在國際扶輪3520地區舉辦的「金輪獎」獨選為佳作(影片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Joysfmaily.fans/posts/1054247077946918)。這部得獎的紀錄短片不僅介紹了東鴻社參與的社會服務,也放在喜樂家族的粉絲頁上,為要號召更多社會人士參與陪騎。

連結扶輪資源與教會的社會服務

東鴻社雖然不是第一個贊助喜樂家族的扶輪社,但是,喜樂的陪騎活動已成為東鴻社年度最重要的社會服務活動。今年將是東鴻社第三年參與喜樂的自行車陪騎活動,新任社長不僅規劃加碼贊助金額,還決定提早宣傳、將喜樂的活動介紹給其他友社,準備號召逾百位社友前來參與。回顧東鴻社參與喜樂陪騎活動的過程,我開始了解上帝要我參加扶輪社的心意:將扶輪資源與教會的社會服務連結。

原本我只是個人參與喜樂的服事,再怎麼努力奉獻,頂多就是憑私交多號召幾個朋友的家庭一起投入參與,人力、物力都是有限。但是,在引進扶輪社的社會服務支援後,不僅可以號召同地區上百位社友支持喜樂的活動,未來如果喜樂有更多需求,甚至可以引進扶輪社跨地區(國內)、甚至跨國的支援,因為國際扶輪不僅鼓勵全球社友熱心捐款,也希望大家能夠善用這些資源,投入各個地區的社會服務。

住在他們中間

這讓我想起一篇在網路上讀到標題是「住在他們中間」的文章,提到有一群來自不同國家的年輕人聚在一起討論如何傳福音,他們分享各種數位的宣傳方式。最後,一位從非洲來的女孩子說:「我們要把福音傳到某一個村子的時候,我們並不送書(送手機可能也很困難),而是差遣一個基督徒家庭住進那個村子,藉著他們住在那個地方,使村子裡的人成為基督徒。」

就像馬太福音第十三章31~32節所說:「祂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裡。這原是百種裡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他的枝上。』」

我相信,很多在職場工作的弟兄姊妹都有參加不同的社團組織,如果不要只停留在LINE群組中的社交與資訊交換,貼貼問候經文,或只是單純想要認識更多朋友。而是就像那位非洲女孩所說的,成為那位受差遣的基督徒,願意帶著認同、熱情委身地投入所屬的社群,然後,積極勇敢地把自己參與或關心的教會服事當成芥菜種,努力地分享出去,就能在社群裡頭興起轉化的作用,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相關文章

2024.11.20
《週報選文》撒下宣教的種子
早在十五年前也就是2009年的時候,我跟我媽去了泰北的帕黨學生中心,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國短宣。當時我可以做的事情不多、也不知道該怎麼服事,每天就跟著大家一起敬拜、家訪、走禱、陪學生玩。 那趟回來後,我每天和爸媽一起的睡前禱告開始有了變化。不同國家的宣教士開始慢慢進入我的代禱清單,禱告開始變得越來越長;在我十二歲開始叛逆,不願意睡前禱告,但每晚上我還是會一次次提到宣教士的名字和宣教地,即使可能沒有專...
2024.10.21
在迷你Super team緊緊抓住神:2023聖誕宣教之旅
全球戰火不斷的時刻,福音是永恆的好消息。2023年年底,台北靈糧堂宣植處全職同工李曉恩及華葳(下稱Vivian),接到布達佩斯靈糧堂發出聖誕節活動支援需求,展開一場為期兩週與神緊密同工的宣教之旅。 短短的兩週,李曉恩及Vivian行程相當充實,不但協助布達佩斯分堂舉辦聖誕節手作工作坊、福音分享聚會、聖誕主日活動和舉辧敬拜之夜,在羅姆村莊帶領青年英文營和婦女特會。隨後,也到聖彼得教會辦兒童主日學,進到烏克蘭難民中心關懷難民及與當地同工建立關係。
2024.10.18
【2024靈糧誌No.53】不畏龍捲風雨乾旱,也要教肯亞婦女用美容闖出一片天
「二十年前,我向神禱告要把自己的雙手獻給祂使用。」在美容保養領域耕耘超過 25 年的黃美玲,近年三度前往肯亞觀光區培訓馬賽族婦女,裝備當地美容專才,用專業服事列國。 對工作總是全力以赴的黃美玲,幾年前,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下半場。有天神突然問她:「當我呼召你,你也會使命必達嗎?」她選擇甘心樂意地回應,此後也開始對宣教、弱勢跟貧民相關事工產生負擔,神也透過異夢,提醒她要接受裝備。於是在 201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