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迷你Super team緊緊抓住神:2023聖誕宣教之旅

文/許筱函   照片提供/李曉恩、華葳

刊登日期/ 2024.10.21

全球戰火不斷的時刻,福音是永恆的好消息。2023年年底,台北靈糧堂宣植處全職同工李曉恩及華葳(下稱Vivian),接到布達佩斯靈糧堂發出聖誕節活動支援需求,展開一場為期兩週與神緊密同工的宣教之旅。

短短的兩週,李曉恩及Vivian行程相當充實,不但協助布達佩斯分堂舉辦聖誕節手作工作坊、福音分享聚會、聖誕主日活動和舉辧敬拜之夜,在羅姆村莊帶領青年英文營和婦女特會。隨後,也到聖彼得教會辦兒童主日學,進到烏克蘭難民中心關懷難民及與當地同工建立關係。

李曉恩說,匈牙利為歐洲中部內陸國家,因特殊地理位置及歷史背景的關係,使其成為一個多國籍、多宗教人民聚集的國家。兩人抵達布達佩斯後的第一場任務,是Wonder手作工作坊,有來自七個不同國家的女性參與。「這個工作坊一開始是為烏克蘭難民婦女所設立,現在己成為歡迎來自世界各地婦女兒童的工作坊。」李曉恩記憶猶新,在手作的過程中,大家一起分享、享受在基督的愛裡。

至於重頭戲──聖誕福音晚會,兩人在出發前,便領受到主題為「禮物」,意在傳遞「耶穌基督的救恩就是我們最大、免費的禮物」。原本在社群網站上報名的人數不到10人,但活動當天,卻出現了很多沒有報名的人,也進一步參與在隔日的聖誕主日,坐滿了整間教會,讓布達佩斯分堂的牧者大為驚奇。

耶穌是聖誕最美的禮物,讓人心不再孤單

這次的聖誕晚會,吸引很多獨自在匈牙利生活的人,因為感受到聖誕節的温暖,許多人在活動結束後,主動留下來更深入分享生命故事。Vivian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女孩的雙親分別是匈牙利人、加拿大人,跟她一樣,有著跨國的生活與身份認同議題。不同的是,這位女孩後來父母離異,她想念加拿大的生活,也非常害羞,很久沒有出門跟人接觸,雖然己經關注教會網站大約一年,但直到這次活動,才真正走進教會。

離開匈牙利首都,李曉恩及Vivian走進羅姆人聚集的蒂撒鐵堡分堂,羅姆人過往被稱為吉普賽人,是散居於全世界的流浪民族,起源於印度北部,常遭受歧視與迫害,也因早婚與缺乏教育造成貧窮、地位低落。有鑑於此,他們在羅姆村莊的服事重點,設定為白天的青年英文營,以及晚上的婦女特會。

這是Vivian第二次到當地服事,早在第一次去時,她就發現英文營的孩子們無法長久專注,並且程度相差懸殊。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力,她帶領孩子們更多在遊戲中互動;李曉恩也在最後一天,透過大富翁的遊戲,讓他們體驗從搭飛機、進海關…….等不同情境下,使用英文溝通,「我感觸很深,因為孩子們連想去旅遊的國家都沒有,完全不知道村莊外面的世界長什麼樣子,即便有手機可以看,也都沒有想跨出去的渴望。」

不過值得感恩的是,Vivian在前後兩次的服事中觀察到,長期在教會牧養下的孩子,相較於未進到教會的羅姆人小孩,家庭結構較為健全、教育水準及結婚的年齡也提高,整個人也顯得自信許多。

晚上的婦女特會,對於兩人來說,則是服事中的變數。原本只是抱持配搭的心情,並沒有要上台服事、講道,卻突然在英文營第一天,收到牧師傳達的任務,而此時離晚會只有短短的時間,兩人連開會討論的機會都沒有。

Vivian回憶,「晚上聚會敬拜的時候,我不知道要講什麼,開始敬拜時,我閉上眼睛跟神說,你帶我們來,一定有你的心意,我們能透過你給他們什麼祝福?」當她張開眼、看到婦女坐在前面,男性卻坐在最後一排照顧小孩,一反其男尊女卑的社會常態時,神就開始給她話語。

兩人先後以書念婦女的故事,傳達出神對於父母、女性的心意,以及女性在神國度中可以擔任的角色。接下來的每一晚,Vivian和李曉恩的信息,彼此常環環相扣,例如他們分別領受到加拉太書關於聖靈九果子的前、後經文;甚至在為會友做先知性禱告時,看到相同的畫面與經文。

在蒂薩鐵堡靈糧堂的服事,也包含烏克蘭難民,自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造成了大量人民無家可歸,台北靈糧堂與烏克蘭當地機構合作,租下一個飯店接待當地難民、供應伙食,由大約三、四個年輕同工,服事二十幾個家庭。Vivian此行也在某一天,隨著主責的Bela牧師,運送物資到烏克蘭難民中心。

戰火仍在持續,隨著時間軸的拉長,國際觀注及支持愈來愈少,Vivian感受到他們的沮喪、絕望,「我非常緊張,不知道去那邊要做什麼,Bela牧師說,我們就是為他們禱告、聽他們說,就是非常大的支持。」而她也看見,這些烏克蘭人的確很感謝教會持續運送物資,讓他們知道自己並沒有被遺忘。

Bela牧師也曾經自我懷疑,每個月要開數小時的車,只能運送一點點的物資進烏克蘭。但每一次當那些年輕人握著他的手,謝謝他來時,就會覺得想要繼續做下去。」Vivian的體會是,「神不是看能力、是看你的心,當你願意奉獻全所有,神就會給你需要的恩膏。不要小看在耶穌基督裡兒女的身份、不要小看自己年輕,你可以做信主的榜樣,使人更靠近耶穌。」

理解彼此差異,宣教更容易

這趟宣教之旅,李曉恩及Vivian不斷經歷神的大能,但跨文化宣教的過程,不免遇到文化差異,「小到時間觀念、大到性別議題,都可能因為對當地的瞭解不夠而造成隔閡。」李曉恩說。

「主日那天,大家大遲到了一個小時。但是後來我們才知道,巴基斯坦的文化,是他們寧可遲到、但打扮得很體面,也不要為了準時而不得體,這才是他們給予活動最大的尊重。」Vivian有感而發,若不瞭解該族群的文化,就會覺得不舒服,沒有想過其實這是他們表達看重的方式。

另外,「男女平等」的生活模式對台灣來說,己經很理所當然,這趟旅程,也讓他們更深體會到,世界上還是有很多女權不彰之處,如同羅姆婦女的際遇。走過精實的兩週跨文化宣教之旅,他們更深的經歷神的供應,也思考未來要如何裝備自己,才能融入當地族群生活,以增進彼此的溝通和交流。

相關文章

2025.05.27
2025 Super Team|五歲的孩子,用充滿好奇心的眼神觀察、領受天父愛每個人的心
今年2025年四月,我和二女兒洪以恩(Willow)、幾位弟兄姊妹跟胡惟開(Daniel)牧師,參與在台北靈糧堂的Superteam,到印尼雅加達短宣。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會帶著5歲半的孩子一起去短宣,源於一年前神感動我先生,要帶著孩子去宣教,也感謝他付上行動,去年就帶著當時快6歲的大女兒,跟著教會的團隊去泰北宣教。所以順理成章的,今年就輪到我帶我們家的二女兒去,特別是當我從Daniel牧師口中聽到有印尼雅加達短宣的機會時,覺得這個神給我們的恩典,因為比起泰北,我想雅加達的環境,對於二女兒來說應該會容易適應一些。 印尼短宣初期,Willow不太享受在其中,她在陌生的環境覺得害怕,不管周遭有多安全,也想要一直跟我牽手,在團隊的Super Kids中,也就是其他隊員一同帶來的孩子們,她也需要時間去認識其他孩子及老師。一開始時,無法像其他Super Kids的孩子一樣,參加在上台敬拜、跳舞、戲劇的服事當中。
2025.05.23
2025 Super Team|在印尼的黑暗處,見證神蹟奇事如影隨形
赤道上,這個擁有一萬七千多座島嶼、全球最多穆斯林的國家,擁有2.4億人口,雖然官方語言是印尼語,卻有三百多個說不同方言的民族,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了反抗殖民國家,變為一個共和國。走了七十年的「異中求同」,對印尼來說,一直是不容易的議題,但也因此得見宗教、語言、文化上的豐富。 台北靈糧堂的Super Team今年集結起行,繼匈牙利、肯亞,首度目的地落在亞洲---印尼雅加達,86位來自六個國家的靈糧家人,分成兒童組、探訪組、專案組、Super Kids組(與父母一起去短宣的孩子)與敬拜組,與雅加達出埃及靈糧堂李榮發牧師的團隊,一起進行十天、針對跨文化族群分享福音的旅程。
2025.05.20
《週報選文》【不是倚靠才能,而是倚靠聖靈】——2025 印尼 Super Team 短宣見證
將近90人,來自台灣、匈牙利、馬來西亞、加拿大、香港等地,今年齊聚印尼首都雅加達。我當初報名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如此多人的短宣到底會長怎樣?會做什麼呢? 現在回台將近一個月,仍會思考該如何總結這10天的短宣。專案組建設了具備攀岩牆和球池的兒童遊戲室;兒童組七天以遊戲、話劇與擁抱服事來自雅加達各區的孩子;家訪隊分成八組穿梭國宅、貧民窟、村落,走進家庭為人禱告、醫治釋放,甚至領人歸主。 這一切都令人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