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福的斜槓家庭

作者:文◎謝文瑩 來源:期刊 - 2019靈糧季刊第二季 - 2019-04-26出版 類別:生活園地

刊登日期/ 2019.04.02

「馬麻,我覺得妳最近變了,變得貼心又搞笑。」語畢,跟妹妹兩個人嗝嗝笑個不停。

半年前的某一天晚上,當我們全家正在路邊等待餐廳的候位,七歲的兒子突然蹦出這句話,當下覺得有種被肯定的光榮,媽媽的成長和改變也是需要被鼓勵的,當然,自己還是莞爾一笑,到底小孩在我們身上觀察了多少祕密?

回想過去一年,在我跟先生慶祝結婚十週年的前後,我們有許多「深度的溝通」。婚姻的前五年,我們一起在國外生活、工作,後五年我們回到台灣,成為四口之家。各有各的工作領域,甚至有不同的服事領域,孩子也開始上學,外在的角色變得多元、多重,但我們對自己及對方成長的知覺,已經很久沒有經營了。平時忙碌的工作、無盡的溝通回覆、高速解決問題、積極辦事的結果,面對兩人心與心的談話,似乎要用點力踩煞車,才能調整轉速,慢慢靜下來。

記得有一晚,孩子已經睡了,我跟先生坐在沙發上談話談到很晚,雖然許多「應該要溝通」的家庭問題、大小決定,還是沒有得到該有的討論,但我們確實花了一番精神,先專心聆聽對方心裡的快樂、驕傲、掙扎、恐懼、失望、孤單……這些在平日生活中不容易說出來的情緒標籤。記得在談話的尾聲,先生看看我,淡淡地對我說:「這樣說來,我好像很久沒好好認識妳」。那一晚,我們看著對方,似乎感受到一種愛裡的虧欠,那些在忙碌中一直沒空對焦的眼神,在「扛起家庭」背後吞下的怨氣,對戰友付出犧牲的漠視……,因著那段日子的積極溝通,我們開始重新啟動對兩人關係感情面的澆灌和監測,夫妻倆也常常檢視自己的壓力來源,也更多為自己能有健康紓壓的管道負起責任。

 

斜槓人生:學習不被角色框住,體會/體現當下的自己

即便是在教會工作,但因著有不同的角色(主管、牧者、老師,甚至女兒),回家是妻子、母親……,每個角色所承擔的責任都增加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我真的覺得整天都在「切換」,因為期望自己在每個角色都要很到位、有稱職的表現;扮演牧者要「有溫度」、扮演主管要「有效率」、扮演老師要「可信任」……面對兩個放學下課正想無厘頭、瘋狂歡笑的稚齡孩子,我真的覺得整個人要分裂了,扮演了這麼多角色之後,「我自己」又在哪裡?

有一次先生出差,晚上孩子就寢後,我獨自在客廳聽音樂、寫日記,這通常也是我喜歡跟神說話的時間,也不知道哪裡來的想法,我突然很頑皮地問神說:「神啊,祢最喜歡怎樣的我?」我以為神要給我一個充滿異象、使命感的回覆,來指引我工作或是生活的重心,沒想到,卻清楚聽見神很輕鬆地跟我說:「我最喜歡不要這麼有責任感的妳」,(當下我覺得這是一個真正愛我的人才會說的話,就像我先生會跟我說的語氣),想到耶穌說的「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聖靈好像在教導我,當我努力把角色扮演好,並不等於「學祂的樣式」。

可能只是扛了很多角色的壓力和責任,但卻忽略了為自己的身體健康、情緒健康、家庭關係負責,因為我把外在的角色終於扮演好了,回家卻剩一只空殼,情緒力已經消耗殆盡。神幫助我回歸在祂面前的身分和角色,不再習慣性地用「好牧人」、「好主管」、「好媽媽」的自動駕駛模式來導航,而是更多停下來,確定耶穌是否在我心中掌舵,因為這樣發出的果效才有生命力,能生出果子。我學習把「自己」放回每個角色裡,因為是這個「自己」永遠(每天每分每秒)要與神同工。

 

斜槓家庭:體諒感激對方,調整期待值才會美好

一直以來我對約會有種完美的期待,例如:「應該是他主動提議要約會、應該他要計劃約會的內容、他應該要知道……」,一旦不符合這些應該,我很容易就帶著怎樣都不滿意的情緒,讓兩人陷入僵局。但漸漸地,上帝幫助我看見,這是因為我被完美的框框綁住了,由於我們兩人都非常忙碌,若要期待對方能有「完美配合的時間」、「完美的約會主題」真的是強人所難,所以我必須接受真實的條件,才能看見自己和先生都很「願意」的真心,而因為這樣的自由,我們都有了再成長的空間。

現在偶爾我們兩人會用週間請假去約會,白天小孩都在學校,沒有比這更好的兩人相處時間,特別在先生常需要出差的季節,我們付代價看重「我們」的需要,行程可以邊走邊安排,重點是輕鬆享受當下的一切。但說到安排行程,丈夫對於出遊的規劃卻是興致高昂,因為他很喜歡規劃全家開車出遊的動線、發掘新地標,從不介意開往未知的路線,這和我習慣的出遊方式很不同,但也因著這些年的摸索和歷險,他雖然不是台灣人,但我很確定,現在他比我熟悉台灣。

洗澡間裡,刷牙的哥哥突然大笑地說:「麻馬,妳幫我穿成妹妹的睡衣了啦!」不只一件,我已經連套兩件妹妹的衣服在他頭上,語畢,兩小瘋狂大笑,覺得媽媽很糗……。媽媽也會累,但是斜槓中的彈性疲乏,就裝載在親子間的歡笑聲中,被上帝恢復。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傳道)

相關文章

2025.05.27
2025 Super Team|五歲的孩子,用充滿好奇心的眼神觀察、領受天父愛每個人的心
今年2025年四月,我和二女兒洪以恩(Willow)、幾位弟兄姊妹跟胡惟開(Daniel)牧師,參與在台北靈糧堂的Superteam,到印尼雅加達短宣。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會帶著5歲半的孩子一起去短宣,源於一年前神感動我先生,要帶著孩子去宣教,也感謝他付上行動,去年就帶著當時快6歲的大女兒,跟著教會的團隊去泰北宣教。所以順理成章的,今年就輪到我帶我們家的二女兒去,特別是當我從Daniel牧師口中聽到有印尼雅加達短宣的機會時,覺得這個神給我們的恩典,因為比起泰北,我想雅加達的環境,對於二女兒來說應該會容易適應一些。 印尼短宣初期,Willow不太享受在其中,她在陌生的環境覺得害怕,不管周遭有多安全,也想要一直跟我牽手,在團隊的Super Kids中,也就是其他隊員一同帶來的孩子們,她也需要時間去認識其他孩子及老師。一開始時,無法像其他Super Kids的孩子一樣,參加在上台敬拜、跳舞、戲劇的服事當中。
2025.05.23
2025 Super Team|在印尼的黑暗處,見證神蹟奇事如影隨形
赤道上,這個擁有一萬七千多座島嶼、全球最多穆斯林的國家,擁有2.4億人口,雖然官方語言是印尼語,卻有三百多個說不同方言的民族,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了反抗殖民國家,變為一個共和國。走了七十年的「異中求同」,對印尼來說,一直是不容易的議題,但也因此得見宗教、語言、文化上的豐富。 台北靈糧堂的Super Team今年集結起行,繼匈牙利、肯亞,首度目的地落在亞洲---印尼雅加達,86位來自六個國家的靈糧家人,分成兒童組、探訪組、專案組、Super Kids組(與父母一起去短宣的孩子)與敬拜組,與雅加達出埃及靈糧堂李榮發牧師的團隊,一起進行十天、針對跨文化族群分享福音的旅程。
2025.05.20
《週報選文》【不是倚靠才能,而是倚靠聖靈】——2025 印尼 Super Team 短宣見證
將近90人,來自台灣、匈牙利、馬來西亞、加拿大、香港等地,今年齊聚印尼首都雅加達。我當初報名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如此多人的短宣到底會長怎樣?會做什麼呢? 現在回台將近一個月,仍會思考該如何總結這10天的短宣。專案組建設了具備攀岩牆和球池的兒童遊戲室;兒童組七天以遊戲、話劇與擁抱服事來自雅加達各區的孩子;家訪隊分成八組穿梭國宅、貧民窟、村落,走進家庭為人禱告、醫治釋放,甚至領人歸主。 這一切都令人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