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短宣種子部隊,乘上新一波的宣教浪潮!
文/莊依軒、照片提供/宣植處
刊登日期/ 2024.06.20
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短宣隊出團紛紛受阻。突如其來的改變,台北靈糧堂宣教植堂處(下稱宣植處)重新檢視短宣目的、強化中央廚房式的培訓。後疫情時代,宣植處推動無邊界宣教專案。強化「IMission1 愛宣教平台」的媒體內容,創意回應大使命,也在去年三月份,開始定期舉辦「Assemble Night 宣教敬拜禱告之夜」,更與Radius Asia宣教訓練中心合作《跨文化長宣宣教士培育計畫》,讓專業機構協助培育跨文化長宣人才。
2024年,三月份的「台灣甦醒過來!21天為國禁食禱告」聚會雖落幕,但禱告和宣教的火不熄。例如:即將要在七月底出發的泰北青年短宣隊,原先只想組成30人的團隊,沒想到報名超越預期。共集結60人、26歲以下,來自台灣、香港、印尼、緬甸和馬來西亞的年輕人,要前往泰國,服事當地的學生。
把經驗傳遞下去,回應不一樣的宣教浪潮
乘上新一波的宣教浪潮!宣植處早在去年編寫完短宣培訓手冊,希望系統性的培養短宣隊共識。2024年四月底,首次舉辦為期兩天的短宣培訓手冊訓練課(下稱培訓課),兩個週五的時間、從上午十點半到下午兩點,在宣教大樓四樓副堂,聚集約70位來自本堂、福音中心及領袖學院的牧者同工參與。
宣植處主任李曉恩說明,培訓課是為了「讓帶隊領袖更容易上手、培育出新的帶隊領袖及提升教會的宣教素養。」宣植處副處長謝文瑩牧師補充,在手冊尚未印刷前,已經先在去年底的匈牙利短宣隊、泰北短宣隊使用,透過他們實際給的回饋作修正。「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經驗傳遞下去,回應不一樣的宣教浪潮,」她期許。
培訓課的六大核心內容包括:第一、為什麼要宣教。藉此期待短宣隊出發前,個人先被福音的大能更新。第二、認識自己與團隊,以至於團隊能夠擁有向心力,合一服事。第三、短宣應有的觀念和心態,思考哪些是對當地最好的服務。第四、文化敏銳度,了解並善用當地的文化和語言傳講福音。第五、緩衝預備,行政須知。透過行前短宣聚集,大家可以有更多禱告尋求。第六、反思與回顧。幫助學員沉澱這次的短宣體驗。
不只是造就短宣隊員,認識當地的牧者和教會的需要也很重要
「短宣是為了個人、團隊和當地的人。」第一堂和第二堂課程的講師、淡水靈糧福音中心牧師Katie分享,近幾個月,有弟兄姊妹,看見許多泰國當地的牧者需要安息,因此組成短宣隊,去陪伴當地的同工。「短宣隊會隨著當地的需求,而有不同的面貌。」
她說,短宣隊形成初期,可以先了解每個人參加短宣的原因、對焦目的。她建議使用手冊中的附錄工具:愛的語言、MBTI、DISC。「先認識自己,才能知道如何和團隊合作。」對此,三樹福音中心傳道陳衍達印象深刻,「透過愛的語言,團隊能夠正確的接受到對方愛的語言,而不只是自己想要的。」
「敬拜禱告,領受神想做的事情。」Katie舉例,去年本堂的青年牧區、成人牧區及淡水靈糧福音中心組成泰國短宣隊。在聚集敬拜禱告中,她領受神要重新去當地挖復興的井,後來有隊員也有相同的看見,「去到當地,聖靈大大工作、更新在當地的同工、小孩,甚至是短宣隊中。」
「領隊可以安排行前作業,讓隊員更加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政治、宗教,甚至是調查教會的狀況。」接著,日本宣教士黃家琦表示,自己過往帶短宣隊,會讓隊員分組蒐集宣教地的資料,盡量設身處地的思考,「預備開放的心,認識不同地區的文化。」松山靈糧福音中心同工蘇俱佳回應,自己過往在短宣隊中覺得預備充足,卻沒有切合當地的需求,「這個課程提醒我,不只是造就短宣隊員,真實認識當地牧者和教會的需要,也很重要。」
她說,有次帶短宣隊去日本沖繩,同學們考察後發現,因為被多國殖民的歷史,沖繩有複雜的身分認同,「在我們一起敬拜禱告,領受到這次短宣的主題是『家』,無論是外展活動、福音茶會或是見證,都是用『家』為概念設計,也更容易正中神的心。」
「短宣行程不要排太滿,建議規劃沉澱禱告的時間。」宣植處同工張馨文在培訓課尾聲也提醒,要記得「用不同的方式認識當地的文化和人民。」目前,有二十支海內外短宣隊預備在下半年出發,如同曾惠南牧師在培訓課的祝禱,「神正在建立台北靈糧堂成為宣教的教會,持續差派健康的宣教隊伍,成為當地的夥伴,長久經營教會對全地的影響力。」揭開宣教藍圖的一角,神的工作,還有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