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靈糧誌No.53】為新創實現夢想的職場導師
文|邱彥彰 攝影|廖亦東 照片提供|陳稟韜
刊登日期/ 2024.10.17
面對大環境的動盪,年輕世代常以創業夢想來突圍。2023 年,1111 人力銀行就曾有調查顯示,高達七成一的受訪者對創業有興趣,而首次創業的年齡則大多分布在二十六到三十歲之間。但是有熱情的年輕人,卻不一定有足夠成熟的心態與專業預備,加上資金籌措不易,都是難以跨出去的阻礙。
而台北靈糧堂現任執事暨小組長陳一強,就以自身的專業,四十二歲從勤業眾信合夥人的角色轉職,帶著用專業服事年輕世代與扶植創業創新的渴望,走進社會企業領域,成為天使投資人。
近十年,他除了協助輔仁大學成立台灣第一個社會公益創業研究計畫;共同創辦「活水影響力投資」( 下稱活水),設立台灣第一家100% 投資社會創新企業的創投基金;共同發起台灣B 型企業協會與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擔任台灣第一個培育社會使命型人才的組織「School 28」副校長。
2014 年的一號基金, 本來只想找到三十三位投資者、每年投資三十萬(最多三年)、募資共一千萬為目標,結果最後竟有六十三位投資人加入。後來在2017年、2020 年、2022 年持續成立創投基金,支持地方創生、醫療照護、永續生活(食農、環保)和教育創新等領域的新創公司。包括鮮乳坊、綠藤生機、甘樂文創、小樹屋、玖樓、貝殼放大與Tracle(垃可)等,都是他和團隊陪跑的社會企業。
在陳一強心中,除了資金,更重要的是「在公司治理、營運發展、資金募集、人才推薦及影響力管理上,提供所需的幫助。陪伴他們的是很長的路,就算公司最後經營不下去,也期許自己是最後離開的投資人。」他強調。
神蹟般的祝福,成為中年轉職的契機
陳一強的職場轉彎,和中年得子有關。過去,曾被為他們進行人工受孕手術的醫生宣告,他們不可能懷孕有小孩。在岳父母與夫妻倆不放棄的禱告下,陳一強四十二歲那年,妻子自然懷孕產下一子。
「如果因繁忙的工作,讓我沒有時間去陪伴小孩成長,豈不白白浪費了這個神所賜的恩典與禮物,便萌生了改變工作型態的想法。」起初,陳一強想將所累積的職場專業投入到非營利組織中,卻始終無合適的機會,但陳一強仍不放棄,持續探索其它的可能性。
在兒子出生的2006 年,孟加拉經濟學家尤努斯,因創建窮人銀行獲諾貝爾和平獎,這也讓陳一強看見能將自己管理顧問專長用於社會企業的機會。從加入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作家王文華等人創辦的若水國際,到與矽谷知名創投家鄭志凱成立活水影響力投資,他想要營造的文化,是「希望所有投資人都能『錢在哪裡,心也在那裡』,將投資人所擁有的資源網絡與所投資的社會企業做連結,這才是最寶貴的。」
以活水所投資的「鮮乳坊」為例,當年陳一強看見身為獸醫的創辦人龔建嘉,秉持著「用一瓶牛奶改變一個產業」的理念,希望能協助台灣酪農成立自有品牌,以解決乳業的不公平交易與食安問題,也盼望能透過消費者的力量來給酪農支持,形成良善的循環,同時改變酪農業生態。
近期,活水也投資線上預約倒垃圾服務新創Tracle( 垃可), 看重他們所建立的逆物流車隊體系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力潛能,不僅解決晚下班的上班族、行動不便長者無法配合垃圾車時間的垃圾收運問題,甚至未來可為沒有社區管理員的人,提供退換貨、二手物品、傢俱家電收取等服務。Tracle 創辦人之一、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陳稟韜眼中的陳一強,不走犀利路線,總是以溫和、正面的態度鼓勵創業者,也積極透過人脈協助連結資源。
例如曾有一家租賃公司企業主,就是在陳一強的協助下,成功與垃可認識、開創新局,「我看見他對台灣新創的盼望,透過資源的共享與連結,將每個人擺在對的地方,使社企能完成轉化社會的使命。」,陳稟韜表示。
(不少年輕新創皆得活水影響力投資揖注資源。圖為Tracle 團隊與陳一強合照。)
不只是給釣竿,更是要改變整個漁業
創業的路常是孤獨艱辛的,陳一強在新創圈也遇見了不少基督徒創業家,想要加深專業中的信仰連結,便於2017 年共同發起一個為台灣社企禱告的職場禱告團契,讓這些社企創業家,邀請自己教會的牧者參與其中,分享真理。他看見,創業家們在禱告會中重新彼此共學、共享,建立合神心意的經營價值觀,也帶來不少傳福音的機會。
他鼓勵基督徒,在職場要有三個價值觀,第一個,「是做忠心的好管家」。「不管環境如何惡劣,負責任的工作態度是重要的。好管家的老闆不一定是好人,但我們的老闆是神,對神負責。」
第二,就是與人建立「信任的關係」。「在職場上,你要盡力成為讓別人可以信任的人。」最後,則是學習「服事人」。就像是耶穌為門徒洗腳的精神,「基督徒不只是要服事神,也要服事人。當我們願意將機會給別人時,有時也是給自己機會。」陳一強有感而發。
遇到有情緒的時候,「服事人」這件事就變得不容易,但是陳一強回首過往的旅程,總是在不容易的時刻,先從神領受一個更高的眼光,「相信神會讓更好的事情發生。」
面對想要轉換職場的弟兄姐妹,陳一強提到,除了聽聽自己心中的聲音外,更要尋求主耶穌的聲音,因為神的意念與道路,常比我們還要高的多。不可憑血氣行事,「做決定時,多給上帝五秒鐘!」他鼓勵大家,向神求智慧,去做有智慧的事,因為「耶穌才是我們最好的職場導師!」
最後,不論在家庭、職場、教會,都應找個好夥伴。「連結是為了讓對的人相見,讓好的事發生。」陳一強深信,當我們持續做最對的事,最終一定會有好的事發生。今年六十歲的他,走進人生中場持續帶下影響力,除了陪伴家庭的幸福,心心念念的,也是台灣社會創新生態系的「快樂與成長」,這是他最單純、也最渴望的滿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