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靈糧季刊第一季no-27】身心靈自由與健康的秘訣

文/柳雅智 圖/青年牧區提供

刊登日期/ 2014.01.20

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區牧長周巽光牧師將自由定義為:「我們能夠完全的以神所創造、和救贖我們的形像與樣式來回應神。」在二○一三年第四季的信息中,透過內在生命與外在財務,深入探討成癮、界線、饒恕、驕傲、財務的議題,教導弟兄姊妹活出自由的生命。
靈糧生命培訓學院院長周巽正牧師則提到五個層次的改變,分別是環境、行為、能力、信念、身分;前三者是眼見的層次,後兩者是信心的層次。他分享持守自由的秘訣是活在信心中,因為我們的身分與信念會影響環境、行為、能力。他鼓勵弟兄姊妹從信心的層次看待生命問題,檢視行為的動機、內在生命的光景;當我們求問神如何看待自己的身分、決定信念,環境、行為、能力也就跟著改變了。
成癮、界線是許多人生命受綑綁的地方,周巽正牧師表示,人是照著神的形像所造,神親自滿足我們一切的需要,當人犯罪後開始用自己的方法滿足慾望,造成上癮的行為。因此面對成癮問題並非處理行為,而是連結於神、用正確的方式滿足慾望和需要。針對界線問題,台北靈糧堂英語事工萬力豪傳道講到:「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在你的生命中設下健康的界線,你就無法行在真正的自由裡。」界線並非封閉,而是為了保護關係。我們需要釐清什麼是我該做的、什麼是他人該做的、什麼是神該做的。
饒恕、驕傲是生命常面對的掙扎。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區牧晏信中牧師也談到:「饒恕不是處理怒氣,而是處理它的根源,也就是傷痛和恐懼。」他鼓勵弟兄姊妹面對怒氣的根源,接受他人對我們所造成的傷害,並且不再以此來敵對他人,而是將冒犯、得罪我們的人和受傷的情緒交給神。而驕傲是基督徒時常留給仇敵的破口;周巽光牧師將驕傲定義為:「信靠你自己的力量、公義、智慧」。他解釋箴言十六章18節,驕傲的結果是滅亡,因此神使我們在滅亡之前先跌倒,給我們回轉的機會。周巽光牧師鼓勵弟兄姊妹停止倚靠自己,讓神來幫助我們,並且悔改、連結於神,使驕傲的破口被堵住。
周巽光牧師鼓勵弟兄姊妹進到神的同在中,不再遮掩,並停止壓抑自己,求神顯明自己生命的光景,要容許老我的生命像麥子一樣死去、被埋葬,以至於耶穌能在我們裡面復活。這個過程很痛苦,因此他強調弟兄姊妹要定睛仰望耶穌的救恩,不要倚靠自己的力量來改變生命,而要帶著救恩的盼望來面對。
當我們的內在得著自由的時候,外在自然會興盛。而豐盛的關鍵,是在真理中作金錢的好管家。周巽光牧師分享金錢的五個原則,分別為記帳、從債務中出來,且保持不欠債、管理好人際關係、存錢與投資、成為一個慷慨的給予者。周巽正牧師更進一步分享脫離債務的關鍵在於箴言六章4至5節,從債務的網羅中覺醒、盡全力避免負債、警醒不再陷入負債。盼望透過內在自由和外在興盛的信息,弟兄姊妹能擁有健康的生命。

相關文章

2025.04.22
《週報選文》重修城牆—生命修復之旅
我在2010年蒙召進入靈糧神學院就讀道學碩士,並在2014年畢業。到了2020年底的跨年禱告會,領受了「重修城牆」的異象。2021年就在妻子的鼓勵下,報考了靈神牧靈諮商科,錄取當下最感恩的就是能夠重回靈神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同時展開一段重建與修復生命的旅程。 回到起初的愛–從「和解」到「和好」 雖然父親已在2007年回天家,但我一直對父親早年為朋友作保的事耿耿於懷。進入牧靈諮商科就讀後,...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