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週年特刊】凝聚向心力 進軍東台灣

文|王繼忠

刊登日期/ 1999.01.01

西區的地業是坐落在大台北的中正、大同、萬華、三重、蘆州、新莊、泰山、五股等地區及南進宣教植堂的宜蘭、花蓮、台東等縣市。地界之寬之廣幾乎含蓋台灣土地的三分之一,人口分佈情形:大台北責任區150萬,加上南進認領區105萬,總人口數為255萬。西區不僅幅員遼闊,更因深處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外交的重要位置,其內有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教育部、外交部、中央銀行、中央圖書館、中正紀念堂,國家歌劇院與音樂廳,美國在台交流協會,一流學府的建國中學、北一女、台大醫學院、法商學院及國家級醫院台大醫院。因此,我們同工在靈裡常感責任重大,每一次的福音出擊,每一次的行軍禱告,每一次的小組分殖,都影響著這塊土地的前景。爭戰雖大,但感謝神賜給我們一群不以福音為恥,也不以性命為念,願付上生命代價為主燒盡的傳道同工、區長、小組長和弟兄姊妹。目前42個小組分佈在各社區的家庭裡,我們堅信一個強壯的牧區,必須有充沛的福音動力,小組能不斷倍增,並且是不斷成全同工,產生工人的牧區。因此,我們有清楚的異象與目標:

事奉異象:贏得西區.進軍東台灣──建立活潑喜樂、滿有動力、不斷外展、使人作主門徒
                 的小組化牧區。
事奉宣言:對上帝有信、對人有愛、對土地有情。

事奉目標:
一、培植門徒:向上──委身與上帝的關係;向內──委身與肢體的關係;向外--委身與社群的關係。(見附圖一)
二、建造小組:加強肢體間彼此守望關係
做法:藉著鐵三角關懷網完成小組的禱告網、靈修禱讀、一對一、裝備課程督促。(見附圖二)
三、凝聚小區:連結小組成為整體作戰的生命共同體,使各小組資源共通、共用、共享。
做法:1.擬定小區事奉藍圖;2.半年一次小區聚會;3.落實小區慕道班及初信造就班;4.跨組觀摩。
四、開拓社群:藉僕人事奉打開小組與社區居民之間的大門。
做法:藉著興趣小組的成立及不同方式的僕人服事接觸關懷未信者。

事奉策略
一、裝備系統:使用裝備中心「全壘打門徒」 生命建造系列課程與流程。
二、牧養系統:使用鐵三角架構進行小組關懷、靈修及禱告網。
三、培訓系統:以保羅與提摩太的門徒生活方式彼此承擔、督促、守望。

事奉指標
一、「人人作門徒」、「鄰里有小組」、「組組都宣教」。
二、公元2000年底增長至七十個小組,牧區人數700人。
三、公元2010年在台東、花蓮、宜蘭各拓植一間「小組化教會」。

相關文章

2025.04.22
《週報選文》重修城牆—生命修復之旅
我在2010年蒙召進入靈糧神學院就讀道學碩士,並在2014年畢業。到了2020年底的跨年禱告會,領受了「重修城牆」的異象。2021年就在妻子的鼓勵下,報考了靈神牧靈諮商科,錄取當下最感恩的就是能夠重回靈神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同時展開一段重建與修復生命的旅程。 回到起初的愛–從「和解」到「和好」 雖然父親已在2007年回天家,但我一直對父親早年為朋友作保的事耿耿於懷。進入牧靈諮商科就讀後,...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