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週年特刊】與社區漸行漸近

文|劉永年

刊登日期/ 1999.01.01

自今年一月份與懿玲接任雅祥小組長起,至今已滿七個月,當初並沒有小組與社區方面的聯想或觀念,只知道小組是目前教會採行分區牧養架構中最基層的牧養單位,小組長的責任就是帶動組員建立關係,彼此關懷,分享生命,其次就是一起在小組裡面傳福音。
直到今年四月份,在小組長同工月會中為神在福音茶會中作見證,會後東區牧長梅媽媽告訴我,如果能強調決志信耶穌的那位是雅祥里社區的人,見證會更棒,那時才略有小組與社區的聯想。

小組與社區第一類接觸
今年五月,端午節前二週,我們的區長永正表示,小組正由探索期、衝突期進入凝聚期時,是否小組可以準備一些外展的活動,特別是針對這次端午節。經過小組內的討論決定,先由我們小組所在的公寓上下左右樓層的鄰舍開始,因此計畫在五月廿九日(週五)小組聚會前半小時,送粽子給鄰舍來建立關係,記得那天大家禱告完後,興高采烈分二組去敲門送粽子,當鄰舍開門聽到有人向他們賀節並送粽子,都非常感謝,組員也藉機會向他們介紹小組,在週五有聚會,每次有唱詩、禱告,如有聲音太大,影響鄰舍的地方,請多多包含,他們的反應居然是「不會、不會」,真是感謝主。其中有兩家庭邀請我們進屋坐坐,一家是鄰長家,另一家是懿玲的親戚,懿玲也藉機會向他們介紹組員認識。
事後檢討,覺得:
一、接觸鄰舍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二、小組第一次向鄰舍作見證,給小組未來一個很好的活動空間;三、初次接觸時的氣氛都很好;四、雖然沒有每個家庭都邀請我們入屋坐坐,但至少他們的門被打開了;五、期待有下一次鄰舍活動。
在接下來的小組長訓練中,梅媽媽再次提醒我們,東區的異象是「贏得東區同胞,作主的門徒…」我們傳福音的對象可以是我們所認識的同事親戚和朋友,但不一定是在東區的,因此我們傳福音的對象,要對準東區的居民,才不會偏離東區的異象。

宣告神國要臨在社區
今年六月份在區長的指導下,擬定下半年小組工作計劃,其中有一項是「參與社區或鄰舍舉辦的活動」,這時候的想法還僅止於被動地去參與社區活動。接下來在同一個月份,教會舉辦一個由夏忠堅牧師主講「社區營造」的特會,才對小組與社區的關係有更開闊的認識。
在八月份平安月,小組的行軍禱告結束,回來分享時,覺得當我們宣告:「神的國要降臨在我們的社區,求神捆綁仇敵釋放人心的時候,給我們極大的盼望」。雖然未識之地未識之民有那麼多,相信神要藉著小組及教會在社區中建立神的國度,求神給智慧謀略,使小組走入社區贏得這地。也感謝神一路的帶領,把小組與社區的觀念藉不同的時空地點在小組中顯明出來,也藉著禱告,求神把一些住在社區的人擺在我們的眼前,讓他們接受邀請來到小組,並得著福音的好處。(作者為台北靈糧堂東區小組長)

相關文章

2025.04.22
《週報選文》重修城牆—生命修復之旅
我在2010年蒙召進入靈糧神學院就讀道學碩士,並在2014年畢業。到了2020年底的跨年禱告會,領受了「重修城牆」的異象。2021年就在妻子的鼓勵下,報考了靈神牧靈諮商科,錄取當下最感恩的就是能夠重回靈神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同時展開一段重建與修復生命的旅程。 回到起初的愛–從「和解」到「和好」 雖然父親已在2007年回天家,但我一直對父親早年為朋友作保的事耿耿於懷。進入牧靈諮商科就讀後,...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