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翻轉,許一個新未來

作者:文◎樊家琪 來源:期刊 - 2018靈糧季刊第三季 - 2018-08-24出版 類別:教會事工

刊登日期/ 2018.07.02

台北靈糧堂今年七月連續四個週六在和平東路宣教大樓一樓大堂舉辦「翻轉心價值」系列講座,期盼透過這四場不同主題的講座,讓受邀的未信主朋友從「心」的翻轉,並且人生也有機會翻新。以下為第一、二場的講座內容重點整理。

天父的愛沒有限量

不知道您是否曾有過一種感覺,有時候覺得心裡的某一角似乎空空的,總是缺了點什麼,於是我們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尋找答案,更不斷用我們所能想到的各種方式來試圖填滿它,但往往只能帶來片刻短暫的愉快與滿足,時間一久,起初的愉悅感消失後,就再次回到先前的失落之中;其實,我們在找尋的就是「愛」,因為人本是神按著祂的形像所造(參創一27),而神就是愛(參約壹四8),於是我們天生對愛有種不滿足,並且渴望被它填滿。

7月7日第一場主題「奢華的愛」,由前台大醫院病理科主治醫師、現任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院長謝宏忠主講。雙園靈糧福音中心文茂浩牧師首先上台分享見證,述說他是如何從混跡黑道的浪子,歷經被人暗殺、槍擊以及因吸食毒品產生的幻聽幻覺中多次尋短,但每次竟然都大難不死,後來在「媽媽的耶穌」不離不棄的愛下痛改前非,戒毒、戒賭,從黑道變傳道、流氓變牧師。

而神的愛是什麼樣的愛呢?與我們所認識的愛有什麼不同?謝宏忠院長分享創辦彰化基督教醫院的蘭大衛、連瑪玉醫師夫婦,為救治素昧平生的腿傷病童周金耀,親自割下妻子連瑪玉四塊腿皮移植到周童傷口,雖然此移植術後來因排斥而脫落,但周金耀受到蘭大衛夫婦無私的愛與無微不至的照顧,不僅潰爛傷口癒合,更在蘭大衛幫助下求學並成為牧師,這就是台灣醫界著名的「切膚之愛」。

另一個故事同樣也是彰顯天父無私的愛。美國宣教士白寶珠因接到一封來自台灣的信,踏上了當時台灣最邊緣的角落——樂生療養院。原本在樂生療養院照顧痲瘋病患的她,因得知許多病患來自澎湖,為照顧全澎湖的痲瘋病患,她走遍大大小小六十多個島嶼,將一生奉獻給澎湖;除了醫療照護之外,她也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協助痲瘋病患的經濟和後續回到社會的就業問題。2008年白寶珠安詳地回歸主懷,她僅交待:「把我的骨灰,撒向澎湖的大海……。

「上帝的愛是沒設限的。」謝院長說,創造天地萬物的上帝,把生命、氣息給予所有的人。路加福音15章耶穌所說的浪子回頭比喻,看到小兒子回家,慈父立刻迫不急待奔跑向前擁抱他,絲毫不在意兒子身上又髒又臭,並且吩咐僕人快給兒子穿鞋、穿衣、戴上戒指,恢復兒子尊貴的身分。天父從不看我們的出身、背景,祂用包容的愛、接納的愛、不離不棄的愛,熱切等候在外的孩子們快回神國的家。

被上帝喚醒的生命

7月14日第二場是由TVBS董事長也是台北靈糧堂執事張孝威弟兄,分享他橫跨金融、科技、電信、媒體產業,在超過四十年的職場生涯中,面對挫折風浪、從高山摔落低谷時,他靠著上帝話語、聖靈的引導,從此改變了價值觀與領導方式,而他也更認識到耶和華是生命的源頭,要成功不能只靠自己,而是神的帶領。

過去張孝威總認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他卻在讀到「耶和華如此說: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誇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誇口,財主不要因他的財物誇口。誇口的卻因他有聰明,認識我是耶和華,又知道我喜悅在世上施行慈愛、公平,和公義,以此誇口。」(耶九23~24)被震撼到,這段經文完全指出他的盲點。張孝威發現,原來一個人做事不是單憑著自己的才能、資源就會成功,如果不改變,他以後一定還會重蹈覆轍。「我需要的是這句話,這樣我才不會一錯再錯。」他開始謙卑在神的面前。

正因為生命的改變,讓他在職場心態也跟著調整,「公司裡只有老闆的邏輯,沒有張孝威的邏輯」、「多一點謙卑、少一些驕傲」張孝威說。個人生命的改變,職場工作也更有果效,不管是在台積電或在台灣大哥大任職,都能帶領團隊往前衝,甚至拿到績優獎項。就在他獲得第四屆台灣企業獎之「傑出管理人」獎時,想到之前屈辱的「被請辭」、昔日子弟兵不願幫忙等的委屈,他心中明白上帝已為他伸冤。

另外,張孝威非常重視「誠信」,對職場沒有誠信的人常敬而遠之,就如聖經上所說:「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路十二2)他深信耍詭詐、玩兩面手法的人,終不會得逞。不論哪一個行業,他秉持同樣原則,經年累月為自己建立領導風格。「我公開公正賞罰分明,我不怕黑函、臉書攻擊」,所以同仁信賴他,也願為他效力。

最後他引用古倫神父所著《領導就是喚醒生命》一書,強調領導就是引導人們潛能生命的能力。領導者能喚醒企業組織內在的生命,企業和員工都能雙贏,自然是成功的領導;但是身為領導者的生命是否被喚醒,又如何喚醒別人的生命?唯一的關鍵就是讓上帝藉由聖靈喚醒他的生命,「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箴九10)。

真的有生死輪迴嗎?死後的靈魂要往哪裡去?人們在面對另一個未知的世界,總是充滿著各種好奇與想像,以及些許的不安和擔憂,7月21日謝宏忠院長讓我們知道,不用害怕,在面對人生的最後一刻是可以無悔又無憾。我們的家都不完美,但這個不完美的家卻深深影響著我們,7月28日由謝胡毅牧師傳講信息,探討原生家庭對於個人的成長及生命的巨大影響,當我們開始用全新的眼光來看待原生家庭的不完美時,會發現其實家裡每一份子都是非常寶貴的。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事工管理處同工)

相關文章

2025.04.22
《週報選文》重修城牆—生命修復之旅
我在2010年蒙召進入靈糧神學院就讀道學碩士,並在2014年畢業。到了2020年底的跨年禱告會,領受了「重修城牆」的異象。2021年就在妻子的鼓勵下,報考了靈神牧靈諮商科,錄取當下最感恩的就是能夠重回靈神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同時展開一段重建與修復生命的旅程。 回到起初的愛–從「和解」到「和好」 雖然父親已在2007年回天家,但我一直對父親早年為朋友作保的事耿耿於懷。進入牧靈諮商科就讀後,...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