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學成長的好地方——和平KC館正式營運

作者:文◎彭姊妹 來源:期刊 - 2017靈糧季刊第四季 - 2018-08-24出版 類別:社會關懷

刊登日期/ 2017.10.01

台北靈糧堂長期深耕於社區服務,當營造一個歡迎0到6歲幼兒家庭的友善空間概念成形時,Kids Care館就領受「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這樣的感動,向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申請補助計劃,以「親子共學同樂、愛中成長」為宗旨,投入育兒友善園的社區服務。

2015年由靈糧山莊開始,透過辛亥KC館進入文山區,2017年9月和平KC館正式營運,走進大安區,開啟一個新的門、新的恩典。「主說,凡從我進來的……出入得草吃,」我們相信KC館育兒友善園的服務就是打開一個門,一個讓社區親子經營親密關係、領受好消息的門,且能自由地出入得草吃!同時,也期許成為社區安全、友善的親子互動、資源共享的服務平台;在親子的關係或教養上的需要,能適時引導、轉介,成為社區家庭的好鄰居;也營造讓社區志工能夠參與服務的平台。

空間規劃上,位於愛鄰樓二樓的新館,除了提供安全、多樣與適齡的教玩具及繪本,幫助幼兒探索、發現與成長。當前,最受歡迎的是「塗鴉牆」,使用特殊材質和彩色畫筆,整個牆面任由孩子們自由嘗試、揮灑,連爸爸媽媽都回轉像小孩,樂意嘗試、突破想像的框限!

課程規劃包括KC小小劇場——透過音樂、繪本、戲劇練習等,帶入良善的生活品格。親子同樂會:律動、舞蹈、遊戲等,靈活運用教玩具,刺激幼兒感覺統合的發展及團隊合作的練習,提升親密關係。

而連結社區以及志工的參與,向來也是KC館發展的重點,大安有愛、樂樂館、鄰里園遊會、大安文山早療中心等,我們一直都保持著合作互動的關係。

經過兩年多的歷練,KC團隊有來自藝術、社工、教育、保母背景的夥伴們,抱持著耶穌愛小孩的信念一起服事,雖然每月有服務1,000人次的目標責任,但在團隊合作中,信心和喜樂天天倍增。期許團隊能積極裝備對親職教育的知識技能,以生命影響生命,帶來轉化和影響力,相信上帝將得人如得魚的祝福已經賞賜給KC館!

有家長回應說,這是小孩放電、媽媽放鬆的好所在;這是兒童的小天堂、被愛充滿的小家……不僅媽媽和小孩共學同樂,也看到爺爺奶奶、一老一小,兩代合一、結伴同行;甚至請育嬰假的爸爸親子團也定期出現在KC館,凸顯了父親在家庭的重要,要按100個讚才行!

社區里長也回應說,這是開始,希望未來效應能無限延伸,繼續開展三館、四館……,孩子能在健康的空間裡活動,有益心智成長。

盼望新的季節,同心合意耕耘新的園地,使KC館成為撒種、結果的美麗園子,親子的親密關係更新有出路,因為上帝已祝福這是一個充滿喜樂、愛和平安,神同在的地方。

(作者為KC館督導)

相關文章

2025.04.22
《週報選文》重修城牆—生命修復之旅
我在2010年蒙召進入靈糧神學院就讀道學碩士,並在2014年畢業。到了2020年底的跨年禱告會,領受了「重修城牆」的異象。2021年就在妻子的鼓勵下,報考了靈神牧靈諮商科,錄取當下最感恩的就是能夠重回靈神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同時展開一段重建與修復生命的旅程。 回到起初的愛–從「和解」到「和好」 雖然父親已在2007年回天家,但我一直對父親早年為朋友作保的事耿耿於懷。進入牧靈諮商科就讀後,...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