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養淨灘 祝福台灣——珍惜上帝所賜的大地海洋

作者:文◎陳秋萍 圖◎環境守望網絡提供 來源:期刊 - 2017靈糧季刊第三季 - 2018-08-24出版 類別:社會關懷

刊登日期/ 2017.08.24

你參加過「淨灘活動」嗎?對教會中大多數的弟兄姊妹來說,週一到週五要上班,週末忙著參加教會聚會和服事,很少有機會參與像「淨灘」這類的環保行動。今年三月,在環境守望網絡的促成下,台北靈糧堂認養了嘉義東石、鰲鼓及新北萬里龜吼漁港等海灘,並在4月22日地球日配合環保署全省的計畫,在南、北同步舉辦淨灘活動,有一百多位弟兄姊妹,穿著台北靈糧堂的志工背心,第一次體驗彎著腰、以實際行動潔淨台灣土地的新服事,也代表教會踏出「認養淨灘、祝福台灣」的新方向!

 

緣起

日前行政院環保署將全國可清理海岸線區分為1,244段,邀請有意願的企業、團體及民眾認養,讓全民參與守護海岸的行動。只要登錄網站並完成認養手續,地方環保局就會提供淨灘行動所需工具,並負責清運處理所收集的海岸垃圾。環境守望網絡同工由於工作關係,與環保署公部門常有接觸,承辦人員積極邀請慈濟、福智等宗教界團體共襄盛舉,同工將需求帶回團隊,認為教會也應該有所回應。

由於教會長期關懷西海岸嘉義東石、鰲鼓等地,環境守望網絡與東石靈糧福音中心林碧亮傳道聯繫,達成就近認養福音中心附近海灘及後續定期淨灘的共識。當同工把這個好消息帶回承辦單位,立刻受到公部門的肯定,並邀請教會出席4月10日環保署配合世界地球日推動全台參與認養淨灘的大型記者會。

長久以來教會默默為社會付出,大部分是在慈惠救助的領域,對於公眾議題上較少參與。而「環境關懷」本是上帝給祂子民的託付,不分黨派、沒有敵對陣營,是向世人流露信仰美好見證的公民行動。因此同工積極促成這樁美事,最後由主任牧師辦公室指派胡毅牧師代表出席記者會,並錄製影片協助環保署推動認養淨灘計畫。

 

美事高調曝光  引發熱烈迴響

這件美事不僅呈現在大眾媒體,也在教會內掀起了一陣漣漪,同工們看見「認養淨灘」的屬靈意義就是「得地為業」,可以為海岸帶來真實的潔淨與轉化,紛紛表示願意以實際行動積極回應。為了讓母堂兄姊可以就近認養、參與淨灘,我們又在新北尚未認領的地區中,挑選了交通方便、公共設施完善的萬里龜吼漁港海灘,做為北部認養的據點。

第一次參加淨灘活動,大多數兄姊的回應都是:好辛苦、垃圾好多、好像永遠清不完,但是卻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特別穿著台北靈糧堂志工的背心,讓人看見我們是愛地球、重環保的教會,心裏覺得好驕傲!在淨灘的過程中我們為罪所造成的污染反省悔改、潔淨禱告,相信在我們腳掌所踏之地,必要帶來物質界和屬靈的祝福!

 

教會認養淨灘  內外好處說不完

其實,淨灘行動可以成為教會內部事工多面向的擴張,例如發展成靈修默想體驗:從清理一層一層埋在沙裡的垃圾,讓人反思清理人心中的罪污,在美好的大自然中恢復與神和好的關係。淨灘行動也可以成為福音郊遊行程的一部分,大家一起動手清理海灘後,再坐下來玩沙戲水,或是就近享用海鮮大餐,促進連結人與人的關係。淨灘行動更是教會環境生命教育實踐的場域,從怵目驚心的海洋垃圾污染,教導人們愛物惜物、節用減塑,珍惜上帝所賜的大地海洋和其中的萬物。

另外,淨灘行動也可以建立教會對外的美好形象:因為需要定期與環保局配合淨灘清理工作,可與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長期在鄉鎮社區中耕耘服務,可以成為當地居民的好鄰舍;而在台灣社會中也將樹立以無私的愛和分享為出發點,合神心意的環境關懷行動典範。

 

身為環境工作者的感言

「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羅八19~22)

雖然「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但是在環境關懷的行動上,其他宗教界所投入的行動與努力確實是目前教會界所不及的。例如慈濟從1990年就開始成立環保志業、推動資源回收,今年422更投入上千位志工一起參與淨灘活動。另外,福智佛教基金會長期關懷生態永續議題、積極推動有機農業,甚至發展出「慈心有機驗證股份有限公司」為其事業群,掌握發給農產品「有機認證」的權力……,凡此種種都足以讓眾教會儆醒借鏡。

祈願認養淨灘成為教會關懷環境行動的起步,企盼更多弟兄姊妹回應淨灘勇士呼召,更希望各牧區、福音中心、分堂乃至眾教會能積極參與認養淨灘計劃,以彎腰撿拾垃圾、悔改認罪、潔淨禱告來服事這片土地的海岸,祝福台灣,更多恢復上帝創造的美好!

若想進一步了解淨灘行動,請加入FB社團「環境守望網絡」,或聯絡admin@envi-watchmen.org

(作者為環境守望網絡聯絡人、台北靈糧堂牧養二處東西中區小組長)

相關文章

2025.04.22
《週報選文》重修城牆—生命修復之旅
我在2010年蒙召進入靈糧神學院就讀道學碩士,並在2014年畢業。到了2020年底的跨年禱告會,領受了「重修城牆」的異象。2021年就在妻子的鼓勵下,報考了靈神牧靈諮商科,錄取當下最感恩的就是能夠重回靈神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同時展開一段重建與修復生命的旅程。 回到起初的愛–從「和解」到「和好」 雖然父親已在2007年回天家,但我一直對父親早年為朋友作保的事耿耿於懷。進入牧靈諮商科就讀後,...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