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報選文》泰青團學生見證:天父的愛充滿,經歷生命的改變

文/週日學生崇拜 曹仁愷、照片提供/宣植處

刊登日期/ 2024.09.25

我媽媽是緬甸華僑,所以小時候有跟教會一起去緬甸活石學生中心短宣,加上媽媽鼓勵我單純出國玩會感到空虛,服事神才會感到開心且豐富,加上我很久沒有回去東南亞,才決定參加這次的短宣隊。

但報名後剛開始我有點後悔,因為我覺得自己不配去服事別人,反而是需要被服事的人,再來我覺得我沒辦法習慣那邊的生活,怕那邊有很多蟑螂。所以在出發前的一個月前我很抗拒短宣相關的東西,甚至想要直接不去。但後來還是因為不想浪費機票,而且團隊也有安排工作了,才因此沒有放棄這個機會。

第二天的晚會主題是「天父」,講員在最後回應的時候呼召:「認為在別人面前展現情緒是一件軟弱的表現」而我剛好就是那種人。雖然我當下有點想哭,但最後還是忍住了。

在第五天的佈道會前的下午,佈道會的講員在我們下午的聚集時提前辦了一個短宣隊團員專屬的小佈道會。我聽到當晚的回應詩歌差點哭出來,但我的內心還是很剛硬,講員呼召兩種人:「一種是很久沒有被擁抱的人;另一種是長時間缺乏父愛的人。」我從小沒有和爸爸住在一起因此很少互動。我的手就不自覺的舉起來,其他團員就來幫我禱告,我當下就感受到天父的愛充滿在我的裡面,我哭得很厲害,我感覺受天父很深的愛充滿我。

在我負責的小隊裡有個叫阿B的組員,第一天認識他的時候,大家專心在敬拜,而他都會跑來跑去鬧別人,也不聽我的勸說。但在第二天小組討論題目「我的爸爸」,他還沒講話就開始哭了,我就去安慰鼓勵擁抱他,隔天他一看到我就過來抱我,但他還是很害羞。隨著我和他的關係改變,各自也更靠近神。到了最後一天呼召成為門徒的時候,我看到他第一個跑上台,舉高手向神回應。我上去為他禱告,我們兩個都在哭。感謝神改變了阿B,讓他渴慕神並且願意成為耶穌的門徒。

這次的短宣我還學到了一件事,就是過著簡單的生活也可以很開心,暑假剛開始我接了一個工作,每天需要工作8小時,而且週一到週六都要上班,雖然很辛苦但薪水比我原本的工作還高,我覺得只要有錢我就會很開心,我願意為了上班賺錢把其他活動都放棄。但在回來後,我把一些班排掉,不再把錢當偶像。

這次的短宣對我來說是一個驚喜的禮物,我嘗試了很多從沒做過的事,還有很久沒有的帶動唱。心態上的改變,對我來說很珍貴,不論身心靈都有成長與突破,也獲得很多寶貴的回憶跟友誼,現在我很期待之後神在我生活中各樣的帶領。

相關文章

2025.04.22
《週報選文》重修城牆—生命修復之旅
我在2010年蒙召進入靈糧神學院就讀道學碩士,並在2014年畢業。到了2020年底的跨年禱告會,領受了「重修城牆」的異象。2021年就在妻子的鼓勵下,報考了靈神牧靈諮商科,錄取當下最感恩的就是能夠重回靈神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同時展開一段重建與修復生命的旅程。 回到起初的愛–從「和解」到「和好」 雖然父親已在2007年回天家,但我一直對父親早年為朋友作保的事耿耿於懷。進入牧靈諮商科就讀後,...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