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靈糧季刊第三季no-32】走在神的心意中──新建大樓開工動土感恩禮拜

報導/楊青山

刊登日期/ 2015.07.19

2015年6月26日上午十點,陽光普照,在靈糧宣教大樓南側後花園位址,傳來了陣陣頌揚聲,原來是籌畫已久的台北靈糧堂新建大樓開工動土感恩禮拜。當天上午,後花園原址湧進了逾百位的牧者、同工、執事與大信營造代表,一起敬拜、觀禮並見證教會擴展的歷史性一刻。

2015年6月26日開工動土感恩禮拜

首先,在唐漢光執事帶領敬拜下,眾人把一切榮耀歸於真神,並宣告主已成就大事工。宣召敬拜完,由專案組召集人朱竹元執事報告分享。朱執事感恩地說:「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在籌劃興建的過程中,雖然遇到許多波折,但均蒙神的帶領和保守;特別是在外牆整修時,颱風過門不入,鷹架倒塌時,也僅少數人輕傷。他接著向大家娓娓道來新建工程始末:教會自2006年購進後花園畸零地,2013年6月拍板決定土地自建案,2014年6月向台北市政府申請建照,2015年3月市政府核發建照,6月17日大信營造得標,於26日舉行開工動土典禮。
朱執事說,教會鑒於後花園一直處於荒廢閒置,又因教會空間已不敷使用,也沒有像樣的圖書館,並且為了因應未來幾年教會事工的推動,所以教會決定新建大樓,此舉將增加地上五樓、地下兩層,B2增加9個停車位,B1作為教室用途,其他樓層作辦公室使用,將空間作了最大的利用規劃。此外,也一併解決和周邊鄰舍的地界產權區分。預計8月正式動工至2016年底,新建大樓外觀落成,大樓內部的裝潢設計將至2017年4月底完工。

宣教大樓整修後與新建大樓預計完工後之風貌

區永亮牧師在分享信息時則表示,當他擔任牧養處、事工處處長時,就考量過教會要如何使用這塊地,後來因著都更協商,教會就轉而發展福音中心,直到都更破局後,才決定進行宣教大樓會堂整修、外牆拉皮及後花園大樓興建。
區牧師說:「人可以有自己的籌算,但若走在神的心意中,神為我們所預備的,必定超過我們所求所想。如果沒有這段時間的等待,大概就沒有這麼多的福音中心,宣教大樓也許依然故我。當新建大樓建立起來,新的媒體中心會遷入,KC館在其中,也將擁有較完善的圖書館。」區牧師語氣充滿感謝,並求神興起這棟樓,成為教會和大信營造的祝福,也成為台北市的祝福。
最後,由區永亮主任牧師、林德安牧師、謝宏忠院長、朱黃傑執事、林慶豐執事、朱竹元執事、呂健萍處長、大信營造馬永淳董事長手執鏟子,代表教會和承包商舉行開工動土儀式,並留下歷史性一刻的珍貴鏡頭。感恩禮拜在區牧師和眾人的禱告中,榮耀歡欣地落幕。

2015年6月26日由區永亮牧師等八位代表開工動土儀式
2015年7月8日愛鄰樓開挖水溝

相關文章

2025.04.22
《週報選文》重修城牆—生命修復之旅
我在2010年蒙召進入靈糧神學院就讀道學碩士,並在2014年畢業。到了2020年底的跨年禱告會,領受了「重修城牆」的異象。2021年就在妻子的鼓勵下,報考了靈神牧靈諮商科,錄取當下最感恩的就是能夠重回靈神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同時展開一段重建與修復生命的旅程。 回到起初的愛–從「和解」到「和好」 雖然父親已在2007年回天家,但我一直對父親早年為朋友作保的事耿耿於懷。進入牧靈諮商科就讀後,...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