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靈糧季刊第一季No.46】「家齊來建造.歡樂慶團圓」 之一:新春蒙恩,樂慶團圓!

文|趙唐于飛

刊登日期/ 2019.07.30

童年春節.樂憶神恩

「轉眼一年即將進入尾聲,春節又快到了。回想小時候過年都很開心,因為平日很少穿新衣服,只有過年時才會穿到媽媽親手縫製的新衣服;還可以吃到大魚大肉,媽媽煮的東坡肉簡直是入口即化,而除夕夜的紅燒魚也是十分入味。每年除夕早晨,爸爸媽媽就會一起上菜市場,回到家就開始洗切和煮。爸爸是一個很會做大菜的人,如今回想起來真是回味無窮!

那個年代家家戶戶過年的時候,都會一早就出門拜訪鄰居和親朋好友,彼此恭賀新年快樂,大人總是把一些糖果塞到我們的口袋裡,平日我們幾乎很少吃到這些糖果瓜子。回想那一段兒時光陰,真是何等的單純喜樂啊!

進入婚姻.經歷神恩

大學畢業一年後,兩人談了一個很美的戀愛之後,攜手走上紅毯的那一端,進入婚姻嫁入了夫家。頭幾年每到過年跟著婆婆學做年菜,隨著婆婆的年齡漸長,過農曆年時我就必須獨撐大樑,在除夕夜做好滿桌的菜餚讓全家人團圓,倒也和樂融融,有說有笑。

結婚第三年懷胎八個半月時,胎死腹中緊接著一連串的病變,醫生宣布我的生命只有3%到4%存活的希望,但是先生齊實在三姐的帶領之下,願意來到上帝的面前,謙卑跪下懇求神,只要我活著走出醫院,他必帶我走進教會。

感謝神垂聽了齊實的禱告,我真的走出醫院,並且每週穩定參加主日崇拜,還有團契小組聚會。

之後,因為身體狀況不容易再懷孕,小組的弟兄姊妹為我輪流禁食禱告,神再次垂聽我們的禱告讓我懷孕。當時,因為隨時會有流產徵兆,幾次救護車在醫院與家門口來回,終於穩住胎兒,在床上躺滿八個月後,生下了大兒子治德。當我第一次被送進醫院,躺在病床上安胎的時候,我懇求上帝:「只要我能夠平安懷孕生下這個孩子,我必定為祢出去作見證。」

神賜產業.全家事奉

當治德平安生下之後,我們給他取的英文名字是 Samuel,他的呼召就是創作歌曲敬拜讚美神,並領人歸主,因此一直在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及約書亞敬拜團服事。

治德滿週歲後,我們禱告,神又賜給我們一個兒子治達。懷他的過程也是一樣,安胎躺滿八個月,腳才能下地,並且是剖腹生下他。我們給他取的英文名字是 David,目前是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的全職傳道人。

他們倆小時候,我比較常在家做飯給他們吃,都很乖,不會挑食,我做什麼就吃什麼。長大後,我問他們最喜歡吃的是什麼,治德說豬肝蕃茄湯麵最好吃。治達則最喜歡吃我炒的雪菜肉絲香姑炒年糕。

孩子讀幼稚園、國小、國高中的時期,我們常常在年初二回娘家之後,就開車帶他們在台灣各風景區,三天兩夜的全家旅遊,一家四口吃喝玩樂在一起,拍照留影看著他們漸漸長大!

歡樂新春.全家旅遊

去年我們在過年前,一家四口到日本沖繩旅遊,過了一個非常特別的假期。回國後,一起去買火鍋料在家裡吃火鍋,歡樂暢談其樂融融!

過去,他們兩個人在青春期的時候,我們親子間也有很多且很好的溝通學習。感謝神,因為我們四人都在台北靈糧堂聚會服事,兩個兒子越來越長大成熟,現在我們可以一起分享交通,傾聽彼此內心的心聲,親子有時也會一起研讀聖經、查考經文。

今年過年我們還是會全家一起出國旅遊,我心中非常期待,因為平日大家都忙,藉著旅遊能夠全家朝夕相處,是何等的美好!

旅遊回來,我想做齊實想吃的春捲,治德治達的最愛之外,還想燒幾道家人喜歡吃的菜,比方說:三杯雞、紅燒牛肉、紅燒豆腐、糖醋魚、開陽白菜,給我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愛的人吃!

願神賜福每一個家庭春節快樂!全家團圓!

「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他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民六24~26)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辦公室專案顧問趙齊實牧師之妻)

相關文章

2025.04.22
《週報選文》重修城牆—生命修復之旅
我在2010年蒙召進入靈糧神學院就讀道學碩士,並在2014年畢業。到了2020年底的跨年禱告會,領受了「重修城牆」的異象。2021年就在妻子的鼓勵下,報考了靈神牧靈諮商科,錄取當下最感恩的就是能夠重回靈神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同時展開一段重建與修復生命的旅程。 回到起初的愛–從「和解」到「和好」 雖然父親已在2007年回天家,但我一直對父親早年為朋友作保的事耿耿於懷。進入牧靈諮商科就讀後,...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