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靈糧季刊第三季No.50】《Ekklesia 尋回神轉化世界的器皿》 讀後心得

文|陳欣晨、圖|天恩出版社提供

刊登日期/ 2020.07.01

十二年前開始渴慕研讀聖經,每每讀到使徒行傳這卷書時,極其羨慕使徒們同心合一,與聖靈同工於各城市裡帶出轉化,且強烈盼望我們能夠效法初代教會的精神與模式,落實、生根於所處家族、職場、城市、國家中。2017年教會在主日晚崇拜後的時段大力推動職場小組,我們夫婦與許多職場兄姊在小組裡彼此支持幫補,並協助他們於個別的職場領域裡成為有影響力的一群。

耶穌在福音書裡只提及「教會」兩次,英譯為「Church」,但希臘原文為「Ekklesia」,因為耶穌所提及的教會並不是指一群人在一棟建築物裡敬拜神而已,其實是指一群人被呼召出來,被差派到各職場、街市,將天國的影響力落實到腳掌所踏之地;今年適逢教會推動「職場教會」,於此同時天恩剛好出版《Ekklesia》,真覺得一路走來如有神助,正是向兄姊推薦這本具有啟示性書籍的最佳時刻。

流動的河流和艦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此書第十六章「更整全地認識Ekklesia的運作模式」,其中提到「從沼澤到河流」的觀念。作者告訴我們,沼澤裡孕育各類生命,但需人們主動走向它那裡才找得到。但河流就不同,因它會把生命帶到源頭以外的地方。教會就像沼澤孕育許多生命,大家互相被滋潤、餵養,但是如果沒有像河流被釋放出去,就無法將祝福隨著支流帶向所到之處。轉化就如河流,沼澤蓄養生命,但河流卻帶出生命。這給我的啟發是教會必須像河流一樣的流動,把神的國度帶進世界各地,這和Ekklesia的使命——要把生命帶向世界,是不謀而合的。

另一處令我興奮的是第十七章「展望前路」, 提到「成為24/7 的 Ekklesia」,一般我們常提到無牆教會,但卻摸不著邊際。所有在教會牆內發生的美好生命改變,都應在遍地開花,而且應該做得更多、更頻密。以往教會被框架於教會的建築物裡,但書中提到,每一個人都是「活動約櫃」,Ekklesia 即是一群轉化大軍的運動。他們組成一隊流動的約櫃艦隊,教會就像航空母艦艦隊般,我們每個人就像被差派出去的小艦、小艇、戰鬥機,充滿在我們所到之處,乃至整個職場、城市、列國,這樣我們就能輕鬆地隨走隨傳,成為24/7的Ekklesia。因為父應許只要兩三個人同心合意的聚集,凡他們所綑綁、釋放的,在天上也照樣綑綁、釋放,即使是陰間的門盤據之地。

「五、十五、八十」原則

如何從教會到「成為Ekklesia」,這實在是一個挑戰,我特別想分享書中的「五、十五、八十」原則。當我們推動一個新觀念,每個人的回應都不一樣,剛開始我們可以去找百分之五的共同異象者,當他們聽到轉化原則後,就會加入其中,因為他們憑信心已看見轉化發生了,他們是馬上採納的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是執行者,當他們聽見了,就準備要讓轉化發生,是早期採納的人。最後的百分之八十是維持者,他們是後期採納的人。這原則打動我的是,推動轉化過程的第一步,就是與那些百分之五有共同異象者連結,因為他們就是關鍵少數!

「因為無論在哪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20)只要兩三個人開始,從關鍵的少數做起,然後再一起發現那些百分之十五的執行者,當兩組人一起實踐轉化原則,就能吸引那些百分之八十的人。因為當我們想要做新事時,常以為需要一大群人或是一整個牧區一起推動,但這原則告訴我們,轉化是怎麼開始的。

從兩三個人開始

讀完這本書,我把對職場Ekklesia異象實際執行在晚崇牧區裡;聖靈使我看見兩位姊妹於現有職場中具有潛力能夠成立新職場小組,於是緊跟聖靈的帶領,招聚兩三位異象共同者一起同心禱告,聖靈賜下分別不同的策略,進而發展成為兩個職場小組。我們把神對這兩個職場個別的心意、計劃執行出來,就是從兩三個人開始!

現今全球仍面臨新冠肺炎的攻擊,眾教會該如何不受攔阻的擴展神的國度?我相信職場兄姊起來「成為Ekklesia」是聖靈在這關鍵時刻所賜下的啟示與方向!

轉化是一段旅程

作者特別指出必須依循以下方式路徑來開始過渡:(1)從個人得救到全家得救,特別是在你影響範圍內的每一個人;(2)從每週一次「做教會」到成為24/7的Ekklesia;(3)從牧養信徒到牧養城市;(4)從話語的傳講到「行為的宣講」,因唯有公義、和平、有美名的德行及擁有天國的生活樣式,才能成為真實見證; (5)從拯救靈魂到門訓列國,如麵酵注入麵團一樣,逐漸擴展,直至得著國家;(6)從默想神的工作進入與神同工,要記得,神不是委派你去工作,而是邀請你來同工!轉化這地需要一步一腳印、腳踏實地的去做,按照聖靈引導去做就會結出果子。

閱讀《Ekklesia》瞭解到,轉化是一個切換思維的過程,令我們看見過去所未能見的,做那些我們未做過的新事。這本書還有許多精彩內容,比如關鍵性轉化思維的新概念,若你有興趣並願意進一步閱讀此書,相信對有心推動職場轉化者將會帶來極大收穫。

(作者為晚崇職場牧區小組長,本文由楊青山採訪整理)

相關文章

2025.04.22
《週報選文》重修城牆—生命修復之旅
我在2010年蒙召進入靈糧神學院就讀道學碩士,並在2014年畢業。到了2020年底的跨年禱告會,領受了「重修城牆」的異象。2021年就在妻子的鼓勵下,報考了靈神牧靈諮商科,錄取當下最感恩的就是能夠重回靈神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同時展開一段重建與修復生命的旅程。 回到起初的愛–從「和解」到「和好」 雖然父親已在2007年回天家,但我一直對父親早年為朋友作保的事耿耿於懷。進入牧靈諮商科就讀後,...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