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父的愛浸泡營:恢復兒女身分,重得自由的旅程

文/文字團隊林怡均、鄭貞怡 照片提供/粘家語、林美恩

刊登日期/ 2024.03.27

2024年1月,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南部分院主辦的「天父的愛青年浸泡營」,透過找尋家庭根源、察覺內心狀態、活出神創造的身份,幫助青年領袖重得自由。同為基督教家庭長大的台北靈糧堂會友粘家語與林美恩,在營會中收穫滿滿,他們與神有更多的連結,經歷醫治與恢復、更找回家的歸屬感。

粘家語:從自我控告中得釋放

營會中,最讓粘家語印象深刻的是:101教會執行牧師李協聰,帶領學員默想生命中的陰影,再一起禱告從過去的傷痕中得釋放。

她回想起,自己曾因身材被同儕言語霸凌,而有著錯誤的自我形象,總是想靠著自己的努力交朋友,當狀況不如預期,會習慣性的責怪自己。直到營會中,神透過啟示讓粘家語看到當時的畫面,並告訴她:「那不是你的錯,是當時的同學不懂得用成熟的方式和人相處。」這使她從過去的受傷中得釋放和安慰。

除此之外,粘家語曾因貪戀同學的文具而犯下錯誤、佔為己有。當時老師們嚴厲的指責,使她不斷地自我控告,認為別人不喜歡自己、一定是自己做錯了什麼。然而,神在營會中安慰她:「偷東西是不對的,但不代表你是一個不好的人。」她只需要從中學習,不再重複相同的過錯,不用自責、也不用在神面前偽裝,因為她會做出什麼事,神都知道。

她更憶起父親過世的那天。粘家語因未能即時告知家人父親睡眠中止,以至來不及急救而自責多年。營會中,神藉著啟示,讓她看到耶穌親自牽著她和父親的手,陪伴家人們面對死亡,更知道父親回到天家。這份啟示讓粘家語放下多年的自責。

過去的她,對神的話語沒有特別的渴慕。因為天父的愛,她領受到方言,點燃對聖經的熱愛,將讀經納入了她的靈修生活中,開始學習把生活的大小事交託給神。

林美恩:重新建立自我價值感

第二代基督徒的林美恩,同樣在營會中經歷恢復與醫治。她從小習慣靠自己的方式處理事情,與神的關係並不緊密,但在去年經歷感情挫折後,反而成為經歷神的契機:她體會到神的愛,逐漸恢復自我價值。這次報名參加營會,也渴望更多經歷神。

「我以前都沒有用神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我是誰?我的價值是什麼?」在感情上被拒絕之後,林美恩陷入極大的沮喪痛苦。她分享,當時的她落入「為什麼我都被拋棄?我終究不會被愛!」的謊言裡。有段時間,林美恩很想靠社群媒體讓大家注意自己,透過發好看的照片贏得關注,實際上卻免不了跟他人比較的心態。她說,這就如同營會中李協聰牧師提到的大兒子的靈:想要得到認同,反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實感受。

後來在領受中,林美恩看到神為她預備一個溫馨的家,並對她說:「謝謝你回家。」於是她向神傾心吐意,領受神的愛與平安來破除謊言。

營會中最後一場敬拜,林美恩在靈裡感受到:自己走在灰暗的走廊上,神在後面保護著她,擋開謊言與嘲笑。「祂帶我進入密室,看見許多愛我的朋友與家人,讓我感受到自己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在愛的花園裡。當我回頭看時,密室成為漂亮的別墅。」

天父的愛浸泡營不僅是一場活動,更是一段重得自由的旅程。如同林美恩從營會得著的最大啟示:「無論什麼情況,神一直與我同在,我不是一個人。」

相關文章

2025.04.22
《週報選文》重修城牆—生命修復之旅
我在2010年蒙召進入靈糧神學院就讀道學碩士,並在2014年畢業。到了2020年底的跨年禱告會,領受了「重修城牆」的異象。2021年就在妻子的鼓勵下,報考了靈神牧靈諮商科,錄取當下最感恩的就是能夠重回靈神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同時展開一段重建與修復生命的旅程。 回到起初的愛–從「和解」到「和好」 雖然父親已在2007年回天家,但我一直對父親早年為朋友作保的事耿耿於懷。進入牧靈諮商科就讀後,...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