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的展望

作者:口述◎區永亮 整理◎汪于茹 來源:期刊 - 2017靈糧季刊第三季 - 2018-08-24出版 類別:信仰真理

刊登日期/ 2017.08.24

教會今年的主題是「擴張與堅固」:「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又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賽五十四2~3)這段經文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落實,第一是第2節所提到的各樣事工的擴張,組織架構的張大,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連結,及門訓的堅固扎根;第二則是第3節所說,教會會向左向右開展,對環境產生影響力,並且預備世代的傳承,使地產生改變。

若要能有效地達成這樣的目標與策略,教會要做的就是宣教。宣教有很多不同的面向:社區城市的宣教、職場的宣教、跨文化的宣教……等,我們教會今年工作的重點每樣事情都跟宣教有關,就是為了完成主耶穌所吩咐我們的大使命:「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廿八18~20)

在宣教中,有三樣事情是會具體發生的:

1.生命的改變

宣教基本的內容就是把救恩帶到世界上每個族群,叫人因著接受主耶穌得永生,並且使原本酗酒的、賭博的、……在黑暗中的人們,生活得改變。

2.環境的改變

一個人信主後,不只生命改變,生活環境和生活品質也要改變。因著人離開黑暗的捆綁,也會離開原有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或狀況,當生活改善,身體健康也改善,他的工作也會被提升。

例如一位從事美容的姊妹,當她生命改變,就發現她的職場環境不對,以前可能是老闆騙她、她騙顧客,但當她改變了,這種欺騙的狀況就從她開始停止了。因此她所處的環境就改變了,職場就跟著改變。所以我們教會在匈牙利幫助羅姆人()改善他們的生活,因為福音與福利兩者對他們都是必需的。

3.文化的改變

基督徒所面對的人,以及所生活的環境,會因著他的價值觀而帶來改變。不義的成為公義;沒有盼望的重新有盼望;原本在邪惡壓制下走不出來的,會進到神的聖潔公義中。政治、教育、金融、媒體……各行各業會做神所喜悅的事,整個城市就會從黑暗進入光明,從不義進到義,這就是所謂的「天國文化」彰顯在地上。

這些宣教的重點會因每個人所處環境的不同有所出入,但若是宣教有果效,神的國度開展時,必要看到這三樣事情的發生。

教會為什麼要宣教?就是要看見不屬神的世界被翻轉,從一個人開始,到他所接觸的人、環境都改善,最後帶來整個城市國家的改變。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

註:羅姆人(Roma)過去稱為吉普賽人或吉卜賽人,為起源於印度北部,散居全世界的流浪民族。因大多數羅姆人認為「吉普賽人」這個名稱有歧視意義,所以現在並不使用。

相關文章

2025.04.22
《週報選文》重修城牆—生命修復之旅
我在2010年蒙召進入靈糧神學院就讀道學碩士,並在2014年畢業。到了2020年底的跨年禱告會,領受了「重修城牆」的異象。2021年就在妻子的鼓勵下,報考了靈神牧靈諮商科,錄取當下最感恩的就是能夠重回靈神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同時展開一段重建與修復生命的旅程。 回到起初的愛–從「和解」到「和好」 雖然父親已在2007年回天家,但我一直對父親早年為朋友作保的事耿耿於懷。進入牧靈諮商科就讀後,...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