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作者:蕭羿滋、左承誠、陳逸銘 來源:期刊 - 2017靈糧季刊第一季 - 2018-08-24出版 類別:社會關懷

刊登日期/ 2018.08.24

台北靈糧堂自區永亮牧師於2011年接任主任牧師後,在其帶領下朝向三大目標邁進:弱勢族群的積極轉化、家庭事工的有效推動、宣教植堂的持續拓展。其中弱勢族群的積極轉化,一直是台北靈糧堂持續耕耘的事工,現在則更聚焦積極參與社區,教會在整個大台北建立地區性的靈糧福音中心,也是希望能連結里長,深入服務社區。

 

主耶穌說: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2016年10月13日,三位文山區的里長到台北靈糧堂參訪社區服務與社會關懷事工,促成這次參訪的是主任牧師辦公室所整合的教會跨部門社工平台會議,主要合力協助葉靜瑜牧師更進一步與文山區里長進行具體的合作計畫。

當天參訪的三位特別來賓分別是:文山區順興里單連城里長、明義里仇世屏里長與試院里廖欽銅里長。教會特地安排了社區服務據點的參訪:上午是「大安婦女暨家庭服務中心」、「大安日間照顧服務」、「社區長者服務」、「社區廚房」;下午則是靈糧山莊的「育兒友善園(簡稱KC館)服務」及「安康與興隆社區服務中心」等。

三位里長在經過一整天六個服務點的參訪行程後,不但表達對教會的肯定,並一致表示,原來教會做了這麼多社會服務,而他們竟不知道!藉著這次機會,他們也更多且深刻認識了台北靈糧堂針對不同族群、不同年齡層的服務。

在中午的餐會裡,主任牧師辦公室朱黃傑執事、社會關懷處許貴華牧師透過影片和簡報,逐一介紹台北靈糧堂的異象及社區與長者的服務後,當陳逸銘組長分享公館獨居退役軍人的社區服務時,觸動了里長們充滿感性的回應;單里長與仇里長本身也是榮民子弟,更能同理這些八、九十歲長者的晚景心境,於是他們侃侃而談,分享自己在服務里民時曾發生過的深刻體驗。霎時,場面熱絡起來。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

在忙碌與緊湊的一連串簡報與參訪行程中,三位里長把握機會隨時交流意見與分享心得。下午參訪安康平宅服務中心時,他們口中一直叨唸著:原來我們自己的社區有這麼好的社會福利資源,未來我們可以如何合作……。當進入位於文山區的興隆靈糧福音中心時,他們不住讚嘆教會願意為地方民眾提供這麼好的場地,也讚許台北靈糧堂因著當地民眾的需要,設立興隆靈糧福音中心,為社區民眾提供身心靈全人關懷的各類服務。

里長們更不吝惜地分享各自的資源與經驗,也樂意看到台北靈糧堂在台灣各地方各角落都有全人關懷與社會服務。眼看結束參訪的時間已到,大家仍意猶未盡,當陳淑媛牧師提出要為里長們祝禱時,他們欣然接受。其中一位里長的身體有病痛,在大家為他禱告後,當場表示已明顯好轉了!

這個美好的結束,讓大家看到了神美好的見證,就是:世人因著看到教會的服事,而看見上帝的愛;社區因著教會對社會的全人關懷行動,而看見神的榮耀,傳遞台北靈糧堂關懷弱勢、轉化社會,「福利與福音」之雙福使命。

相關文章

2025.04.22
《週報選文》重修城牆—生命修復之旅
我在2010年蒙召進入靈糧神學院就讀道學碩士,並在2014年畢業。到了2020年底的跨年禱告會,領受了「重修城牆」的異象。2021年就在妻子的鼓勵下,報考了靈神牧靈諮商科,錄取當下最感恩的就是能夠重回靈神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同時展開一段重建與修復生命的旅程。 回到起初的愛–從「和解」到「和好」 雖然父親已在2007年回天家,但我一直對父親早年為朋友作保的事耿耿於懷。進入牧靈諮商科就讀後,...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