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靈糧誌No.52】是影像服事,讓我的生命變完整

文|岳昕、賴若函、攝影|廖亦東

刊登日期/ 2023.12.04

拜疫情之賜,過往三年,教會在崇拜與轉播的品質上,也有了更多的提升。加上靈糧山莊2.0完成後,從側邊轉正的主舞台,不但以適合影像呈現的黑色背景為主,更擁有一整片的LED牆,讓崇拜體驗和視覺呈現上,都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本期《靈糧誌》邀請到週六與週日崇拜的影視團隊主責蔡佳翰、張正杰(下稱小花),兩人都有超過十年在教會影像服事的經驗,  透過他們這幾年在疫情期間的轉型、思考,和弟兄姊妹分享箇中心得。

當兩位總是藏身鏡頭後的資深攝影師,走到幕前對談接受採訪,會產生什麼新鮮的火花?熱愛影像的兩人,又是怎麼樣因緣際會加入靈糧大家庭?

談及加入影視團隊的緣起,蔡佳翰目前是全職同工,擔任台北靈糧堂創意處影視組主任,十年前毅然決然放下在製作公司的工作,「過去剪偶像劇,即便演技、劇情不夠自然,還是要透過事後剪輯建立出感動,但那不夠真實。也因此,有次在教會看到見證影片,雖然沒什麼拍攝技巧,卻很真實,我很被觸動,成為職涯的轉折點。」

他想換一個可以結合信仰的工作,讓更多生命翻轉的故事被看見,也帶著在業界十多年的經驗,走進教會,回應了這裡對於影視全職同工「跨領域」、「跨職能」的需求。在影視業界講求專業分工,通常每個人只固定做一件事;教會則不同,往往需要包山包海,「因此有時候會開玩笑說我們的職位是總監(兼)。」

而小花則是在世新大學廣電系一畢業就加入影視團隊,「當年的畫面是很原始的狀態,我想讓影視團隊可以呈現出有更多變化的東西。對我而言,參與在一支團隊服事當中,是一個信仰實踐的過程,我將所有的都獻給上帝,是服事這件事讓我的生命變完整。」

如今,他不只是影視團隊的義工領袖,也是台北靈糧堂創意處的執事。過去一年多,他和蔡佳翰一起在山莊整建的過程,規劃影視相關的空間及軟硬體配置。目前台北靈糧堂週六、週日都有主日崇拜,兩人觀察各自主責的崇拜影像團隊,都覺得沒有所謂的「影像風格」。以青年及年輕家庭為主的週六聯合崇拜,小花希望這是一個「不被界定,是隨著上帝,隨著崇拜的氛圍而改變的風格。」

以較年長成人為主軸的週日聚會,蔡佳翰則直言,團隊還在一個養成默契和專業的過程中。

鏡頭和攝影師的關係,是無所遁形、還是隱於無形?
「我們想讓觀眾透過畫面感受到現場的氛圍,但卻不會意識到鏡頭或攝影師的存在,夠專注在崇拜內容中。」蔡佳翰期待,畫面讓人更容易投入敬拜;相反的,小花反而期待透過攝影的技巧,成為敬拜的一部分,因此有時候鏡頭動作可能刻意晃、或是按錯轉播鈕,都可以成為敬拜的一部分,沒有對錯之分。

疫情期間,在政府禁止大型聚會的期間,出現大量需要預錄崇拜,以及優化線上轉播體驗的需求。過去多年,兩人各自帶領團隊服事,卻在此時有了交流的機會。小花表示,是因著預錄崇拜的影視設備需求,向蔡佳翰聯繫,借用教會更多的器材,「六、日的主日整合,更多的是設備上的一體化,週六義工團隊有更多可以調動器材的機會。」

面對山莊 2.0 的完成,他們的觀察是,因著硬體的提升,整體的影像呈現,線上和現場可以獨立分開,橋段會做出更明顯的區分,「更多針對線上的畫面做精進、改良」。至於攝影師上台拍攝,在深色的舞台環境下,也不怕干擾到會眾聚會。

另外,蔡佳翰也指出,除了大堂,現在的靈糧山莊線路設置成蜂巢狀,其他教室也能打開銀幕,直接連線大堂畫面,不管是線上、線下,都帶來更多元的影響力。從 1.0 走向2.0,對教會來說,都是一個更大的挑戰,也是機會。透過影像變革,讓神的同在更豐富、有創意的被展現!

影像服事X快問快答

Q1.近期有喜歡的教會影像風格可以推薦嗎?
佳翰:沒有,近期比較少關注其他教會的聚會。
小花:有一個年輕的韓國敬拜團體叫YERAM Worship,敬拜的時候,大概會有一百到兩百人圍著樂手們約五步的距離,一起敬拜,雖然看起來很熱、不舒服,但是可以在畫面中感受到他們對於敬拜真誠、熱情的追求。

Q2.拍過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崇拜?
佳翰:有一次主日直播,我在後台擔任導播,牧師找不到播放檔案,直接在舞台上說:「佳翰,檔案在哪裡啊?」
小花:2022 年有次週六聯合崇拜的前一晚,週五崇拜就經歷聖靈充滿,週六當維麟牧師上去帶禱告後,敬拜就停不下來、一直延續到聚會最後,看見聖靈的極大工作。

Q3.有沒有太感動拍不下去的時候?
佳翰:拍不下去是沒有,但是我在現場拍攝時,會跟著投入在敬拜的氛圍裡面,一邊唱、一邊拍攝。
小花:常常。這時我都會鼓勵同工,如果覺得聖靈正在充滿你,可以放下攝影機,我可以去接手,因為我覺得我還扛得住聖靈的重量(笑)。

Q4.曾經遇過好笑或失控的轉播經歷?
佳翰:有次預錄,敬拜團發現 key 不太對,就喊停討論、又重新開始,結果這整段忘記剪掉就播出去了。
小花:有一次母親節,檔案沒有算好,直播一直出現「檔案連接有問題」,那一場崇拜線上的畫面就是紅色的 bar。

Q5.拍攝時,有特別想要的畫面或是角度嗎?
佳翰:我會想營造敬拜時台上與台下的互動關係,需要攝影師從舞台上往台下拍攝。過去的山莊與宣教大樓舞台由於是淺色系背景,攝影師站在台上會相當醒目,甚至形成干擾,期待未來山莊舞台除了是深色背景,且較為寬闊,可以有更多這樣的視覺呈現。
小花:我想拍不管是台上或台下,他們無法控制的狀態,是為上帝傾倒的樣子、俯伏在地,或是拍手跟笑之類的。

Q6.哪一位講員的表情、姿勢最好拍?
佳翰:沒有最好拍、只有最難拍。
小花:周神助牧師最好拍,你給他一個時間,他可以把思考、贅詞都算在裡面,然後分秒不差的講完。

Q7.給想要加入影視團隊的人一句話。
佳翰:教會是一個很難得的舞臺,你可以在這邊發揮你的熱情,也可以在這邊開拓你從未發掘過的恩賜。
小花:“You complete me!”服事會讓你的生命更完整,加入我們,我們很缺人!

相關文章

2025.04.22
《週報選文》重修城牆—生命修復之旅
我在2010年蒙召進入靈糧神學院就讀道學碩士,並在2014年畢業。到了2020年底的跨年禱告會,領受了「重修城牆」的異象。2021年就在妻子的鼓勵下,報考了靈神牧靈諮商科,錄取當下最感恩的就是能夠重回靈神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同時展開一段重建與修復生命的旅程。 回到起初的愛–從「和解」到「和好」 雖然父親已在2007年回天家,但我一直對父親早年為朋友作保的事耿耿於懷。進入牧靈諮商科就讀後,...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