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翰福音13:6
挨到西門‧彼得,彼得對他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
-
約翰福音13:7
耶穌回答說:「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
-
約翰福音13:8
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
-
約翰福音13:9
西門‧彼得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
-
約翰福音13:10
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
-
約翰福音13:11
耶穌原知道要賣他的是誰,所以說:「你們不都是乾淨的。」
-
約翰福音13:12
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對他們說:「我向你們所做的,你們明白嗎?
-
約翰福音13:13
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
-
約翰福音13:14
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
-
約翰福音13:15
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着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
-
約翰福音13:16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
-
約翰福音13:17
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跟主有分的彼得
一、彼得的決定
門徒看到耶穌為自己洗腳很震驚,因為耶穌是老師,是他們的盼望和期待,以祂的身分,祂的資格和能力,有一天可以建國,可以坐大位,怎麼可以做洗腳這樣的事情?再多想一點,主耶穌祢活出謙卑,不是顯出我們門徒不謙卑了?
這是彼得的質疑,因此這裡說「挨到西門彼得」,「挨到」就是一個一個地過去,當彼得看到耶穌為其他的門徒洗腳,心中一定有許多的想法,因此,他決定輪到他時,他不要讓耶穌洗,因為他怎麼可以讓耶穌受羞辱,他是體貼耶穌的;他還要暗示耶穌,這樣做並不是很恰當,不是耶穌該做的事情。
因此輪到彼得時,彼得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原文指出他是在質疑:耶穌祢不該洗我的腳,祢這麼做是不恰當的。
二、彼得的不明白
這時候耶穌的回答是:「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必明白,不僅只是明白,意思是因為明白,之後也會和耶穌一樣,做同樣事情,這就是生命的改變。
對彼得的質疑,耶穌沒有生氣,因為祂知道。彼得說:「祢永不可洗我的腳。」是認為洗腳是僕人做的,絕對不是一個老師或者夫子為學生做的。
雖然彼得確有此意,但他心中對其他門徒也有論斷,認為他們都錯了,因為他們都讓老師來洗,但我不可能做這麼錯的事情,我不給祢洗,並且祢永遠都不可以洗我的腳!表面上是尊敬老師,但心裡是認為耶穌做得不宜,讓耶穌洗腳的這些人也都不對,只有我彼得一個人是對的。
三、彼得的渴慕
因此耶穌進一步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當主耶穌說,如果你不讓我洗的話,就與我無分,這個理由讓彼得立刻改變心意,不僅要洗我的腳,手也要洗,頭也要洗,全身都要洗。
雖然彼得思想裡面對主所做的並不認同,但從這句話裡看到,他裡面的確是渴慕主耶穌。就像我們心中想要一個人、或是想要一樣東西,愛到一個程度,這樣的情感會超過思想和理智。彼得雖然想不通主耶穌為門徒洗腳,也不認同,但因著他真的很愛主,在他心裡,世界上沒有一樣事情可以與主相比,所以一聽到主跟他說,你就與我無分,意思是他們不能再共同享受一件事情,他立刻就一百八十度轉變,推翻自己原來的說法,要耶穌趕快洗,並且不要只洗他的腳而已,還要洗得比其他人更多一點。
對彼得來講,什麼都可以沒有,但沒有主耶穌是絕對不可以的,即便剛剛才批評耶穌做得不對,但與主無分卻是另一件更嚴重的事,在他的思想、感覺裡,他對主耶穌的渴慕,那種熱愛,超過對錯的判斷。
四、彼得的轉變
我們的生命不是只在頭腦裡,也不只是靠感覺,我們的生命還有一個決定,叫作「意志」。生命是需要平衡的發展,不能夠只有一個部份,在某個時候感情是非常重要,在某個時候思想的清楚合理,也是非常重要,以至於意志可以作一個清楚的決定。
彼得雖然這時候並沒有完全明白主耶穌,也不是完全聽耶穌的,甚至還存有一些否定,但是因著他心中愛主,他的心跟主就越來越近。我們跟從主,縱然有些事情仍然不太懂,但如果這是主說的,是主耶穌帶領的,就毫不猶豫地走上去,因為在我們心中,最看重的一件事情是要作一個跟主有分的人,而且越跟越近!
默想
我是否清楚決定一生中要作一個跟主有分的人,而且越跟越近?
回應
主耶穌,我們只求一件事情,就是讓我們能夠與祢有分,讓我們過一個有祢同在,有祢同行,與祢有分的生活,好叫我們所做的一切都能榮耀祢的名。阿們!
靈修搜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