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8 | 撒母耳記上二:1-二:11

禱讀: 撒上二1~10

經文內容
  • 撒母耳記上2:1

    哈拿禱告說:我的心因耶和華快樂;我的角因耶和華高舉。我的口向仇敵張開;我因耶和華的救恩歡欣。

  • 撒母耳記上2:2

    只有耶和華為聖;除他以外沒有可比的,也沒有磐石像我們的 神。

  • 撒母耳記上2:3

    人不要誇口說驕傲的話,也不要出狂妄的言語;因耶和華是大有智識的 神,人的行為被他衡量。

  • 撒母耳記上2:4

    勇士的弓都已折斷;跌倒的人以力量束腰。

  • 撒母耳記上2:5

    素來飽足的,反作用人求食;飢餓的,再不飢餓。不生育的,生了七個兒子;多有兒女的,反倒衰微。

  • 撒母耳記上2:6

    耶和華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下陰間,也使人往上升。

  • 撒母耳記上2:7

    他使人貧窮,也使人富足,使人卑微,也使人高貴。

  • 撒母耳記上2:8

    他從灰塵裏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得着榮耀的座位。地的柱子屬於耶和華;他將世界立在其上。

  • 撒母耳記上2:9

    他必保護聖民的腳步,使惡人在黑暗中寂然不動;人都不能靠力量得勝。

  • 撒母耳記上2:10

    與耶和華爭競的,必被打碎;耶和華必從天上以雷攻擊他,必審判地極的人,將力量賜與所立的王,高舉受膏者的角。

  • 撒母耳記上2:11

    以利加拿往拉瑪回家去了。那孩子在祭司以利面前事奉耶和華。

哈拿之歌

導論中我們曾提及「哈拿之歌」,指出它與另一首詩歌——「大衛之歌」(撒下廿二章),將本書的主旨「受膏者」作了一個烘托;也就是說這二首詩歌,一則預言受膏者將要出來,一則總結受膏者即為大衛與他的子孫。說明了《撒母耳記》的寫作目的,就是要談這個「受膏者」的概念。 一、我的心歡喜快樂       首先,哈拿因耶和華應允她生子,而表達出無比的歡欣——「我的心因耶和華快樂;我的角因耶和華高舉。我的口向仇敵張開;我因耶和華的救恩歡欣。」(1節)這樣的歡欣屬於一個母親,她因禱告蒙應許而經歷上帝的信實豐盛。因此她要來誇讚她的上帝——「只有耶和華為聖;除他以外沒有可比的,也沒有磐石像我們的神。」(2節)耶和華是無可比擬的,無人、也無神像耶和華,公義、聖潔、有能力、聽禱告。 二、祂使人貧窮也使人富足       接下來,就是她對耶和華本質的宣告,這樣的宣告是因為她對她的上帝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在這段經文中有一個對照,就是「勇士」與「跌倒的人」、「素來飽足的」與「飢餓的」、「不生育的」與「多有兒女的」,這組對照就是一強一弱,一高一低,雖然其中僅「不生育的生了七個兒子;多有兒女的,反倒衰微」與哈拿有關,但是她要表達的是——「因耶和華是大有智識的神,人的行為被他衡量」;因此,「人不要誇口說驕傲的話,也不要出狂妄的言語」(參3~5節)。凡是高傲的,在上帝面前站立不住,反倒那謙卑的軟弱者,蒙祂眷顧。這就是面對今天所謂「M型社會」,這並不是上帝喜悅的社會型態的原因。而上帝會在一個貧富不均、強弱不平的社會中,「從灰塵裏擡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8節)。 三、祂賜力量給受膏者       至於上帝如何來均平人類社會,祂會「將力量賜與所立的王,高舉受膏者的角」(10節);祂興起地上的受膏者來替祂行道——「他必保護聖民的腳步,使惡人在黑暗中寂然不動;人都不能靠力量得勝。」(9節)受膏者將要把上帝公平公義的治理帶到地上,真實的在地上施行上帝的治理,這是人類受造的目的,也是我們禱告「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真義(參太六10)。
默想

我清楚看主是公平公義的主嗎?我願意成為在地上祂恩膏的對象嗎?我願意在地上將祂的掌權、祂的旨意帶入這個世代嗎?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大衛的子孫,你是終極受膏者,今天你已將轉化世代的恩膏,澆灌在你的教會之中了,我願意你的恩膏臨到我身上,賜我權柄與能力,參與在你轉化這世代的過程中。阿們!

靈修搜尋

b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