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8 | 使徒行傳十二:12-十二:25

禱讀: 24節

經文內容
  • 使徒行傳12:12

    想了一想,就往那稱呼馬可的約翰、他母親馬利亞家去,在那裏有好些人聚集禱告。

  • 使徒行傳12:13

    彼得敲外門,有一個使女,名叫羅大,出來探聽,

  • 使徒行傳12:14

    聽得是彼得的聲音,就歡喜的顧不得開門,跑進去告訴眾人說:「彼得站在門外。」

  • 使徒行傳12:15

    他們說:「你是瘋了!」使女極力地說:「真是他!」他們說:「必是他的天使!」

  • 使徒行傳12:16

    彼得不住地敲門。他們開了門,看見他,就甚驚奇。

  • 使徒行傳12:17

    彼得擺手,不要他們作聲,就告訴他們主怎樣領他出監;又說:「你們把這事告訴雅各和眾弟兄。」於是出去,往別處去了。

  • 使徒行傳12:18

    到了天亮,兵丁擾亂得很,不知道彼得往哪裏去了。

  • 使徒行傳12:19

    希律找他,找不着,就審問看守的人,吩咐把他們拉去殺了。後來希律離開猶太,下凱撒利亞去,住在那裏。

  • 使徒行傳12:20

    希律惱怒泰爾、西頓的人。他們那一帶地方是從王的地土得糧,因此就託了王的內侍臣伯拉斯都的情,一心來求和。

  • 使徒行傳12:21

    希律在所定的日子,穿上朝服,坐在位上,對他們講論一番。

  • 使徒行傳12:22

    百姓喊着說:「這是神的聲音,不是人的聲音。」

  • 使徒行傳12:23

    希律不歸榮耀給 神,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罰他,他被蟲所咬,氣就絕了。

  • 使徒行傳12:24

     神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

  • 使徒行傳12:25

    巴拿巴和掃羅辦完了他們供給的事,就從耶路撒冷回來,帶着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

從馬可樓談到人生的終局

一、馬可樓 1.這是彼此分擔、彼此分享的地方:我們普通稱這樓為馬可樓,一般認為這樓就是耶穌受難前,最後晚餐的地方,這樓也是耶穌復活後,門徒同心合意恆切禱告的地方。在本段中我們可看出,這樓是雅各被殺、彼得被捉時,教會切切禱告的地方(5,12節)。彼得經歷主奇妙的拯救,他一出監,「想了一想」,覺得最合適去分享主恩的地方就是這裏。你在患難時,是否有人與你分擔?是否有地方卸下你的重擔?你的家是否願提供人在那裏聚集禱告,在那裏與人分擔、分享? 2.這是經歷神、操練信心的地方:門徒在這裏禱告、經歷聖靈的降臨,經歷神奇妙的拯救,他們的信心也一而再、再而三的得到操練。沒有信心的禱告主稱為「自言自語」。我們相信這些門徒有「祈求」的信心,可惜卻沒有「接受」及「馬上蒙應允」的信心。因此當主奇妙的手及時伸出時,他們認為報喜信的使女若不是「瘋了」,就是所見到的是彼得的「天使」(15節),一直到彼得「不住」敲門,他們開門後,才相信神奇妙的作為。你有祈求的信心,是否也有蒙應允的信心?你經歷過神如此操練你的信心嗎? 3.這是造就人、產生傳道人的地方:在這裏,不但門徒的信心、愛心、靈命得到造就,使徒的靈命也得到奇妙的更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樓的小主人馬可,因著愛主的母親,也因著使徒們直接、間接的薰陶,更因在這裏經常有極美好的聚會與禱告,他羨慕善工,他開始跟隨他的親戚巴拿巴及保羅,到處去傳福音。你的家是否也是造就人、產生傳道人的地方? 二、人生的終局 1.雅各之死(2節):人生難免一死,可是有人的死重於泰山,有人的死卻輕如鴻毛。雅各是使徒中第一位殉道的人。他為主而活,也為主而死。這種生命是最有價值的生命。彼得、雅各、約翰這三位耶穌最核心的門徒,從壽命看非常不同。雅各最早殉道被主接去,彼得在最危急的時刻,被主拯救、為主傳道,雅各的弟弟約翰活到最老,為主留下最寶貴的福音書及啟示錄。三個人人生的際遇非常不同,誰優誰劣?孰好孰壞?我們很難判斷,我們只能說神的旨意最美好。神或讓你作雅各,或作彼得,或作約翰,你都願意嗎? 2.兵丁的死(19節):這些人是莫名其妙、糊里糊塗的死。這些人前一天還生龍活虎、作威作福的活著,晚上還舒舒服服的睡著,第二天就不明不白的被拉去殺了。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只有老人、病人才會死,我們的生命要隨時預備妥當,好朝見我們的神。 3.希律的死(19節):他自以為是滿有權柄、滿有財富、滿有榮耀的王;他也以為別人的生命操在他的手中,他只會看別人死,自己不會死的;沒想到這位「大王」,卻敵不過「小蟲」,生命在神的忿怒中立刻消失了。
默想

回應

求主讓我把榮耀、權柄、尊貴都歸給你。

靈修搜尋

b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