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7
【2013靈糧季刊第三季no-25】人生的一杯涼水

「分享之家」所分享的,不僅是一杯涼水,也是主愛的分享。 如果「媒體」的光環、「行銷」的動機、「賺錢」的結果,換來的只是心靈的枯萎,那我情願只是單純「做自己」。 眼睛看到的白不是白 十七年前自關渡基督書院畢業、服完兵役後,當年廿五歲的我,求職履歷有兩句話是這麼寫的:「兩年內摸索社會需要,五年內駕馭社會脈動」。感謝神的帶領,透過在傳播公司三年半與知名媒體企業六年半的職場環境,經歷了多元的工作型態;從專…

2013.09.27
【2013靈糧季刊第三季no-25】神家中最有價值的寶貝器皿

教會裡,有一群或年長或年輕的志工、社工們,正默默預備自己,行各樣的善工,他們都是神家裡面最有價值的寶貝器皿! 有一回,乾媽來看我,她小心翼翼地從手提袋裡拿出一包用報紙包裹的東西給我,我好奇地打開來看。「咦!」一個看起來還蠻舊,刻有花紋的陶瓷碗(應該是吃飯用的)──「乾媽幹嘛給我這個舊碗,是她淘汰不要了嗎?」心中一面納悶,一面將碗把玩在手中(其實是在檢查它有沒有裂痕)。「小心!小心!」乾媽聲音有點緊…

2013.09.27
【2013靈糧季刊第三季no-25】信徒領袖之事奉

信徒領袖的事奉有:異象的事奉、生命的事奉、合一的事奉、職場的見證和領導的事奉。其中合一的事奉,是我認為最重要且關鍵的。 今天與會在座的都是各地區靈糧堂會信徒領袖代表,而我個人在台北靈糧堂信主至今卅多年,在從信徒漸漸成長為領袖的過程中,一直參與各樣的事奉,並在事奉經歷中得著許多重要的服事觀念,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一、異象的事奉 首先,我們的事奉不只是恩賜的事奉,也是一個異象的事奉。因為在教會裡…

2013.09.27
【2013靈糧季刊第三季no-25】至終完美的人生

人生很像一場賽跑。選手從起跑到抵達終點在過程中所做的一切努力,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獎賞/冠冕」。我們若想讓人生的結局畫下完美的句點,就必須從「終點」來思考。 今年台北糧堂的主題是「尊貴年」。許多人在新年一開始都會訂下新的目標和計劃,期待年底能夠完成,並得到預期的結果。在職場裡,一般公司會擬訂計畫以達到營業額目標;在教會裡,有的教會則以受洗人數為年度目標。你希望在年底達成甚麼目標呢?你對自己的…

2013.09.27
【2013靈糧季刊第三季no-25】「 貴重器皿」的特質──以利亞的心志

舊約聖經最後一卷瑪拉基書,在主前約四百三十年發出一個劃時代的預言:「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四5~6)對照新約聖經路加福音一章16至17節:「他要使許多以色列人回轉,歸於主──他們的神。他必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行在主的前面,叫為父的心轉向兒女,叫悖逆的人轉從義人的智慧,又為主預備合用的百姓。…

2013.09.27
【2013靈糧季刊第三季no-25】真愛不滅定律──貞潔

教會在為期四週的家庭主日,談到關於家庭婚姻的系列主題──守約、守貞、守承、守分;今天的主題是「守貞」,我們要來談聖經中對「性與愛」的教導。 一、世界對性愛的價值觀 關於「性」這個議題,我們常常羞於啟齒,然而這幾年,流行文化透過偶像明星們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這世代的人對性與愛的想法。諷刺的是,這些明星常常無法掌握自己的愛情生活,但卻深深影響絕大多數人的愛情觀。 而媒體則在這樣的氛圍中開始濫用「性愛」…

2013.09.27
【2013靈糧季刊第三季no-25】敬拜與國度復興──歷代志的末世盼望

歷代志是從家譜開始,將猶太民族歷史中的重要事蹟和人物,與上帝的心意連結在一起;結尾則是被流放到外邦的猶太人歸回建立聖殿,開起了盼望和重新對上帝的敬拜。 之一 神永遠的揀選和盟約 報導/傅筱琁 台北靈糧堂裝備中心於三月廿一至廿三日舉辦歷代志研經課程──「敬拜與國度復興:歷代志的末世盼望」,邀請創欣神學院教授賴建國牧師主講。地點在台北靈糧堂宣教大樓,同時間並有十三間靈糧福音中心同步轉播。 貫穿古今 期…

2013.09.27
【2013靈糧季刊第三季no-25】永遠的微笑」──徐媽媽,我們懷念您!

「相信許多見過徐媽媽的人,當一提到她或是對她的印象,立即湧現的就是她的笑容。」「徐媽媽的笑臉,就好像她是一個永遠打不倒的人,因為當她望著你時,眼神總是帶著盼望。」這是區永亮牧師和謝宏忠院長在徐媽媽追思禮拜中描述她的一句話。 今年二月間,在教會和親友們的祝福中,徐媽媽剛過完九十歲的生日,她以懇切宏亮的聲音為教會和國度祝福禱告,言猶在耳;沒想到,四月十四日神學主日,當台上演出「成為一台戲」不久,她的人…

2013.09.27
【2013靈糧季刊第三季no-25】器皿如何好用?

本期季刊的主題是「作貴重的器皿」,此段經文出自提前保羅對提摩太的訓誨,本期其他的文章一定多所著墨。因此本文逆向操作,來看看在中國古人的心目中,什麼才是好用的器皿。 不知道你是否聽過一句話「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如果你有聽過,你的高中國文一定有好好唸過。這句話出自論語子罕篇。孔夫子教導他的弟子,作人做事不要故步自封,要能客觀、有彈性。 「毋意」是指不要隨意臆測,以主觀妄下斷語。 「毋必」是指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