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8 | 使徒行傳十五:1-十五:11

禱讀: 11節

經文內容
  • 使徒行傳15:1

    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教訓弟兄們說:「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

  • 使徒行傳15:2

    保羅、巴拿巴與他們大大地紛爭辯論;眾門徒就定規,叫保羅、巴拿巴和本會中幾個人,為所辯論的,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

  • 使徒行傳15:3

    於是教會送他們起行。他們經過腓尼基、撒馬利亞,隨處傳說外邦人歸主的事,叫眾弟兄都甚歡喜。

  • 使徒行傳15:4

    到了耶路撒冷,教會和使徒並長老都接待他們,他們就述說 神同他們所行的一切事。

  • 使徒行傳15:5

    惟有幾個信徒, 是法利賽教門的人,起來說:「必須給外邦人行割禮,吩咐他們遵守摩西的律法。」

  • 使徒行傳15:6

    使徒和長老聚會商議這事;

  • 使徒行傳15:7

    辯論已經多了,彼得就起來,說:「諸位弟兄,你們知道 神早已在你們中間揀選了我,叫外邦人從我口中得聽福音之道,而且相信。

  • 使徒行傳15:8

    知道人心的 神也為他們作了見證,賜聖靈給他們,正如給我們一樣;

  • 使徒行傳15:9

    又藉着信潔淨了他們的心,並不分他們我們。

  • 使徒行傳15:10

    現在為甚麼試探 神,要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呢?

  • 使徒行傳15:11

    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和他們一樣,這是我們所信的。」

教會首次信仰會議

安提阿教會中外邦人與猶太人不但同蒙救恩,更彼此相愛的相處在一起。這現象使耶路撒冷教會中一些頑強的猶太信徒難以接受,他們來到安提阿教會,勉強所有人受割禮。這是耶路撒冷會議的背景。 一、仇敵的三串詭計 1.花圈(徒十四13):這是仇敵包糖衣的毒藥,專攻擊「靈命」。 2.石頭(徒十四19):仇敵以此攻擊「生命」。耶穌、司提反、保羅都曾受到攻擊。 3.規條(1節):仇敵以此攻擊「信仰」。保羅視此詭計比前兩者還可怕。他寫加拉太書是專門對付這詭計的。這三種詭計被保羅一一的擊退。你曾勝過這些詭計嗎? 二、初代教會三大問題 1.誰能得救(9節):對於最頑強的猶太人,他們根本認為救恩不是普世性的,救恩是他們的特權,外邦人是不能得救的。對於大半的使徒(包括彼得),也許他們不敢說外邦人不能得救,但他們不敢、也不願意傳福音給外邦人。你相信福音的普世性嗎? 2.誰是救主(1節): (1)極端的猶太教認為律法與割禮是救主。 (2)在教會中頑強的猶太信徒認為耶穌加上律法及割禮是救主。這種「似是而非」的信仰比「全非」的信仰更可怕。 (3)彼得與保羅堅持惟獨耶穌是救主(11節)。你有純正的信仰嗎? 3.如何得救(7節):這些由「猶太下來」的信徒,認為信耶穌不夠,「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就不能得救」(1節);使徒堅持相信耶穌就可得救(7,11節)。 這三大問題答案的正確與否,成為歷世歷代判斷異端的重要標準。 三、面對異端的三種途徑 1.大大分爭(2節):保羅是一位心胸寬大的人,但對基本信仰立場,他一刻也不能容讓。 2.大大辯論(2節):保羅勇於為真道爭辯。 3.由眾使徒來裁決(2節):一方面是讓使徒來澄清,因為這些問題人物是從耶路撒冷來的。使徒應澄清這些人的看法只是個人的看法,不是耶路撒冷教會的看法。另一方面讓使徒透過集體的會議與尋求,能明確的通告各地正確的信仰立場。你面對異端也許還有一個方法就是「不理」、「不打交道」。 四、不分他們、我們的三樣恩典 1.得聽福音之道,而且相信(7節):主命令我們傳福音給萬民聽。主的心意在「聽信」福音上不分他們、我們。 2.賜聖靈上不分他們、我們(8節):聖靈不偏待人,你敢偏待人嗎? 3.在蒙潔淨上不分他們、我們(9節):我們不該有比別國信徒潔淨的觀念。 五、不能負軛的三類人(10節) 1.我們祖宗:祖宗無法負律法的軛。 2.我們:猶太信徒事實上也無法完全負律法的軛。 3.其他門徒:自己不能負、不必負的,不該要人負。
默想

回應

求主使我們忠心持守信仰,拒絕異端。

靈修搜尋

b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