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3 | 馬太福音二十六:57-二十六:75

禱讀: 75節

經文內容
  • 馬太福音26:57

    拿耶穌的人把他帶到大祭司該亞法那裏去;文士和長老已經在那裏聚會。

  • 馬太福音26:58

    彼得遠遠地跟着耶穌,直到大祭司的院子,進到裏面,就和差役同坐,要看這事到底怎樣。

  • 馬太福音26:59

    祭司長和全公會尋找假見證控告耶穌,要治死他。

  • 馬太福音26:60

    雖有好些人來作假見證,總得不着實據。末後有兩個人前來,說:

  • 馬太福音26:61

    「這個人曾說:『我能拆毀 神的殿,三日內又建造起來。』」

  • 馬太福音26:62

    大祭司就站起來,對耶穌說:「你甚麼都不回答嗎?這些人作見證告你的是甚麼呢?」

  • 馬太福音26:63

    耶穌卻不言語。大祭司對他說:「我指着永生 神叫你起誓告訴我們,你是 神的兒子基督不是?」

  • 馬太福音26:64

    耶穌對他說:「你說的是。然而,我告訴你們,後來你們要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着天上的雲降臨。」

  • 馬太福音26:65

    大祭司就撕開衣服,說:「他說了僭妄的話,我們何必再用見證人呢?這僭妄的話,現在你們都聽見了。

  • 馬太福音26:66

    你們的意見如何?」他們回答說:「他是該死的。」

  • 馬太福音26:67

    他們就吐唾沫在他臉上,用拳頭打他,也有用手掌打他的,說:

  • 馬太福音26:68

    「基督啊!你是先知,告訴我們打你的是誰?」

  • 馬太福音26:69

    彼得在外面院子裏坐着,有一個使女前來,說:「你素來也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穌一夥的。」

  • 馬太福音26:70

    彼得在眾人面前卻不承認,說:「我不知道你說的是甚麼!」

  • 馬太福音26:71

    既出去,到了門口,又有一個使女看見他,就對那裏的人說:「這個人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穌一夥的。」

  • 馬太福音26:72

    彼得又不承認,並且起誓說:「我不認得那個人。」

  • 馬太福音26:73

    過了不多的時候,旁邊站着的人前來,對彼得說:「你真是他們一黨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來了。」

  • 馬太福音26:74

    彼得就發咒起誓地說:「我不認得那個人。」立時,雞就叫了。

  • 馬太福音26:75

    彼得想起耶穌所說的話:「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

認與不認

這兩段聖經把耶穌在公會面前,勇敢的承認祂的身份,及彼得在使女面前,再三否認他的身份,做一明顯對照。我們看出主的「軟弱」總比最剛強的人剛強。 一、主在公會前受審 1.公會的審問:公會是猶太人最高法庭,由文士、法利賽人、撒都該人及民間長老七十二人組成,大祭司是主席。公會的審問最少應有二十三人出席,應在白天審問,白天了斷。刑事案不能在逾越節期間處理,公會的決定必須在正式的聖殿區內秀斯東廳方始有效。作證的兩人必須分別審查,須查無串通的實情,關係生死的案件,偽證人須處死刑。 2.不法的審問: (1)時間不對,在晚上審問。 (2)時期不對,是逾越節期間。 (3)地點不對,在大祭司的院子。 (4)證人不對,全部都串通好查無實據的假見證(59〜60節)。 (5)刑罰的方式不對,不是公義的刑罰,而是洩恨、羞辱的毒打,不但吐唾沫,用手掌打,也用拳頭打(67節)。 3.不要命的宣告:面對這群不法的人不法的審問,耶穌以莊嚴的不言語、不回答對待他們(62〜63節)。但大祭司以詭詐的手段,指揮起誓,要耶穌回答祂是否是「基督神的兒子」。這是莊嚴、要命的時刻。天上、地上、地底下的都在等候這回答。主的回答是那樣勇敢、有力、簡潔:「你說的是。」主知這回答的後果,但祂更知這後果背後的榮耀(64節)。 4.審問的結果:大祭司的外袍在人為的歇斯底里的恐懼中撕裂。眾人被問:「你們的意見如何?」他們齊聲把預備好的台詞喊出:「他是該死的」。在公會完成該死的罪狀前,是一頓羞辱、洩恨的毒打。 二、彼得在使女前三次否認主 1.彼得失敗的前奏:這前兆不只是主的預言,更是他自己的心態與行為。 (1)彼得的自信(33節):他自信別人會跌倒,他永不跌倒。 (2)彼得血氣之勇(51節):他動刀砍大祭司的僕人。 (3)彼得遠遠的跟著耶穌(58節):與主疏離是跌倒的前奏。 (4)彼得和差役同坐,旁觀這事(58節):他漸站罪人的道路,坐褻慢人的座位(參詩一1)。 2.彼得失敗的步驟: (1)不承認(70節):裝作不知道。以裝糊塗來否認主。 (2)起誓的不認(72節):彼得看情況不利,想開溜(71節)。沒想到被另一個使女攔住。現在不裝糊塗,反清楚的否認主。 (3)發咒起誓的否認(74節):人的失敗是漸漸的,但最後連自己都會驚奇,怎會一敗塗地?失敗、跌倒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3.彼得失敗的結果: (1)出去痛哭:對自己完全的絕望,自信心崩潰。 (2)不失去信心(路廿二32):他對主的愛與赦免仍有信心。 (3)回頭並堅固弟兄:失敗一定要回頭。
默想

回應

求主賜我回頭的力量,使我能堅固自己,堅固別人。

靈修搜尋

bg-img